11月26日厦门日报“理论在线” 厦门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2018年11月26日 11:39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牛  君

  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建设,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成果。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厦门这座城市的成功实践,折射着13亿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经济特区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敢试,厦门经济特区应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

  兴办经济特区是个试验,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是经济特区发展的灵魂。厦门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在深化改革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率先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例如,在国企改革方面,率先“松绑放权”,实行两权分离,推行“厂长(经理)经营责任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利税分流”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方面,率先开放市场、取消计划供应,开辟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率先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政府采购、医药采购等公开招投标制度。在对外开放方面,第一个利用外资修建机场,组建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率先探索利用外资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首辟台湾渔船停泊点;率先设立海沧、杏林、集美等国家级台商投资集中区;制定首部地方性涉台法规——《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首辟厦金两地海上客运、货运航线,率先实现两岸“小三通”。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既是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厦门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正是基于始终坚持勇于突破常规、打破框框,厦门经济特区闯出了一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适度超前、综合配套的改革之路。厦门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社会管理井然有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多年来厦门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赢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经济特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厦门应继续在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发挥先行开路作用

  特区建设的目标是兼顾各阶层利益,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享成果,使社会各阶层普遍认可党的特区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被誉为全国“最温馨的城市”,温馨既是社会和谐的生动表现,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好注解。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在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同时,厦门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事业成效显著,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市”,构建起分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例如,在全国率先推行最低工资线、最早在外来员工中实行工伤、医疗、养老保险,最早取消外来员工的就业证和子女寄读费;把农民工子女纳入本市未成年人医保范围;全面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为目的,让社会各阶层共建共享特区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厦门的人文社会环境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也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支持。实践证明,厦门经济特区在社会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上注重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的发展思维,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注重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理念,在人和人的关系上注重尊重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差异的发展思路,在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关系上注重倡导人人平等、扶贫济困、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有理由也应该成为其他城市探索共建共享的开路先锋。

  改革创新是特区的根和魂,也是特区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厦门应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发挥带动、辐射和服务作用,努力增创新时代开放发展新优势

  回顾和总结厦门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市上下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常规、打破框框,率先在众多方面、众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的改革力度持续加大,率先在国内开展营商环境评估试点;率先将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多规合一”;率先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立法;率先通过“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跑出特区发展的“厦门速度”。

  当前,厦门经济特区正处于高位过坎、再上台阶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为了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千亿产业链群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实施千亿投资工程为牵引,着力补短板、增后劲、促转型,增加有效投资和供给,提升厦门城市的承载力和宜居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面,需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和成功经验,在深化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完善“多规合一”运行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新人才体系、“马上就办”工作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深化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顺应“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需求,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积极引进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等在厦门设立区域总部,同时,在市场准入、外资国民待遇、业务经营、投资服务等方面,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打造“一带一路”支点城市,支持厦门企业参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