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厦门日报“理论在线” 互联网+理论宣传新途径的思考

2019年05月20日 09:37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王  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网络深度融入人民生活,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的变革时代。利用好互联网,抓住网络媒体给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提供的良好机遇,创新并加强和改进网络媒体条件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每一位党的理论宣传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迅猛发展的网络社会,给党的理论宣传带来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人们阅读习惯、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使得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功能受到很大的削弱,而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年轻人的推崇,日益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尤其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2.“互联网+”时代的理论宣传效果受到冲击。传统理论宣传工作中灌输多于对话,教化多于交流,学习者对理论宣传的参与方式是被动的、从属的。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信息化时代,真正把社会带入到了“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众媒时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信息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空前提高。如果还按照传统媒介环境下理论宣传的受众观念,就面临着理论宣传工作缺乏时效性、说服力的问题。

  二、互联网+理论宣传途径的现状分析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最强势的媒体。理论宣传在新媒体的传播媒介上,主要表现形态为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移动电视、短视频等。

  (一)微信。微信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平台,目前微信用户量已超10亿。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模块来实现的,微信公众号上的理论宣传类的公众号因及时性、便于查阅、可收藏性,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提供了海量用户。

  (二)微博。微博是早于微信出现的互联网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受140字长度的限制,其难以系统宣传政治理论,也给理论宣传的权威性、准确性带来影响,导致微博用于理论宣传途径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系统化地开发出来。

  (三)手机客户端(手机APP)。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手机客户端中理论宣传类APP的出现,它们多数根据时政的节点性呈现出时效性非常强的特点,理论宣传类的手机客户端内还不断开发出 “微电影”“微视频”以及H5等形式多样的传播手段,使高深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

  (四)移动电视、楼宇电视。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移动电视、楼宇电视以及户外显示屏等公共场所的视频传播形式,这类媒体具有布点固定、受众相对固定、明显的商业化以及空间封闭性、强迫收视性等特点。目前在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方面,理论宣传的工作几乎处于留白状态,亟待理论宣传阵地进一步拓展。

  (五)新媒体的短视频。短视频的出现,让媒体传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今日头条旗下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梨视频等短视频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民间力量蜂拥而至,市场风口再起。理论工作者不能错失这个历史良机,利用新媒体发展的良好态势,拓展理论宣传阵地。

  三、以互联网+实现理论宣传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

  在当前“互联网+”的社会发展大趋势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只有摸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脉络,用互联网的“数据链”延伸理论宣传的“生命线”,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理论宣传模式,让科学理论占领网络空间制高点。

  (一)以“互联网+”推动理论宣传的科学化。在“互联网+”的时代,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拓展党的理论宣传的空间和渠道。一是“一网打尽”消除理论宣传工作的“盲点”和“盲区”,特别是要使理论宣传工作覆盖到体制外人群。二是网上与网下有机结合起来,树立融媒体思维理念,促进互联网新技术与传统理论宣传优势深度融合,打造理论宣传“视觉盛宴”。注重把传统方法与新媒体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实现优势互补,既坚持“网络在线”又注重“深入一线”。三是“一网情深”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论宣传理念,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帮助受众对象释疑解惑。

  (二)以“互联网+”推动理论宣传的精细化。在“互联网+”的理论宣传平台上,听众的主体选择性更加凸显,一定要把受众对象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一是细分受众人群,做到对广大党员宣传要“博”,对知识分子宣传要“专”,对青年学生宣传要“新”,对普通百姓宣传要“简”,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理论宣传的吸引力。二是宣传主题精细化分,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重点在“快、新、微”上下功夫。“快”就是要抢占理论宣传的第一时间,“新”就是要创新理论宣传主题的呈现形式,“微”就是方便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把理论宣传的“大道理”切割成“小故事”, 把“虚”的理论“实”化为用得上的理论内容,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亲和力。三是宣讲主体分众化,让人人都成为“宣讲家”,坚持做到“三性”:参与性,即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交流的优势,让互联网上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不关门的教育课堂”“不下班的宣传部门”“不知疲倦的理论宣传工作者”;能动性,即畅通信息交流沟通渠道,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思想困惑,民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广泛性,即着力改变宣教工作“唱独角戏”的现象,努力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来做理论宣传工作的生动局面。

  (三)以“互联网+”推动理论宣传的高效化。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必须着眼理论宣传工作面临的新的时代环境、受众对象的特点,注重以问题为牵引,用通俗化的语言。(1)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传工作新思路,接好地气、聚起人气,坚持眼睛向下,打通“最后一公里”,抓住问题的核心,直面现实热点和社会关注点,回答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上困惑的问题。(2)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传工作“新语言”,把理论学术话语转化为新潮有趣的“网言网语”,达到通俗易懂。要坚持“内容为王,技术、渠道为辅”的原则,必须以精准的“内容”把党的政策和各项工作向群众宣传到位,可以选用健康向上的网络流行语,或选择改编流行网络音乐歌词的形式,用朗朗上口的歌词向网民传达理论的思想之美,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作者单位系厦门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