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厦门日报“理论在线” 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07月29日 09:44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编者按】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的基础上,于2016年12月22日更名成立的。学院坚持学科引领,凸显内涵建设优势,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全校各年级开设了学习新思想专题课,有力推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此外,学院还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成立了两个服务社会的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期“理论在线”特刊发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撰写的两篇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何军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18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018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作为201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不断吸收高新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方法并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上进行全面综合应用,实现制造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和柔性化;现代服务业则是以现代新兴商业模式、新型服务模式和创新管理方式为特征,以新一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服务产业。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制造业与服务业已经逐步摆脱了原来的简单分工关系,出现了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不断细化深化,各个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制造业逐步把自身的生产性服务部门进行外包或者分离出去,形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这种外包和分离进而发展成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先进制造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促进专业分工进一步深化,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则可以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市场、技术等资源,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因此,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厦门作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

  厦门具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

  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

  1.现代服务业走在全国前列。厦门市服务业较为发达,在GDP中占比较高,2018年厦门市GDP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5∶41.3∶58.2,服务业占比达58.2%,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4.6%。2014年,《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方案》获得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批准并启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厦门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近年来,厦门通过重点扶持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三大领域的前沿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着力推动服务业升级换代,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2019年,厦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被财政部、商务部评为优秀等级,厦门市的“财政支持机制”“基金支持体系”等五个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

  2.先进制造业迅速发展。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培育打造制造业千亿产业链群的宏伟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目前,厦门市资格有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26家,占全省总数的42.79%。2018年,全市资格有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60亿元,同比增长11.8%,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92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1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增速创4年来最好水平。

  3.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高。厦门于2010年获批成为全国第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15年以来,厦门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年均取得两成以上增长。2018年在商务部通报的“最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结果”中,厦门市在全国31个示范城市中位居第六。2018年厦门市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4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4%,约占全省的80%,服务外包企业达681家,执行金额超1000万美元的服务外包企业达63家,太古发动机服务公司入选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10强,新科宇航和亿联网络入选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100强。厦门自贸片区、软件园等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厦门软件园荣获“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园区”称号。飞机维修外包、软件和信息系统运营维护外包、工业研发设计外包、供应链管理外包、动漫游戏研发和运营外包等特色服务外包业务加快集聚。

  厦门拥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

  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

  厦门积极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全市信息化环境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取得明显成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10月,厦门入选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全国仅6个城市入选。被国务院评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直辖市辖区”,被国家四部委确定为“产融合作示范市”。

  1.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在制造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厦门制造业正在加速服务化的进程。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服务制造业企业,相继涌现了一批互联网运营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服务外包高端业务增速加快,涌现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并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2.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厦门有较强的互联网相关产业基础,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较早,龙头企业基于自身业务拓展建设工业互联网主动性强,中小企业管理、生产、设备上云积极性高。厦门发布了《厦门市“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了《厦门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规划(2018-2022) 》等政策文件,营造了良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环境,目前已储备工业互联网各类服务商10余家,加快推进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制造业服务外包。

  3.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模式不断创新。制造业企业积极响应互联网时代日趋多样化、定制化、小型化的用户需求,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制造模式不断演进。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频频发力,成功开发了一批智能装备、产品与服务,智能制造基础支撑条件不断完善,制造业服务外包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4.涌现出一批制造业服务外包企业。厦门的制造业服务外包企业目前已经涉及制造业环节的多个领域,涌现出一批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制造业服务外包企业。如电子信息服务方面有戴尔、厦门歌乐电子、联想移动、大北欧通信设备、厦门民航凯亚、厦门铃盛软件等;IC设计服务方面有厦门元顺微电子;工业设计服务方面有厦门拙雅;运营维护方面有厦门太古、厦门新科宇航等。

  加快厦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

  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厦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当前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能力较为不足,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二是先进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还存在不少困难;三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迫切需要在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并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支持体系。

  厦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1.鼓励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拓展大型及关键设备的在线数据采集、运行分析、故障诊断、系统维护和设备升级等增值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制造服务,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将生产流程中的非核心但具有优势的原料采购、研发设计、咨询管理、物流运输等环节从原企业分离出来,设立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为行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性服务。

  2.进一步完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财税、金融、人才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对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先进制造业给予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原来主要承接母公司业务的服务外包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积极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对接,继续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有竞争力的企业。

  3.加大力度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平台。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运营、商务、资金等需求,分别搭建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融合平台。一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民办官助”为主要模式,建设包括人工智能超算平台、云服务平台、硬件研发支持平台等大数据公共技术平台。二是产业协作平台。由政府牵头组织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成立产业协作联盟,打造企业交流协作平台,帮助先进制造业企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产业协作。三是商务服务公共平台。与高水平中介机构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高水平中介机构签约,从市场、人才、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高水平、低收费的签约服务。四是科技金融服务公共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打造“项目-资本”对接平台,汇聚金融机构和各类基金,组织路演会,促进项目与资本对接,着力解决一些现代服务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