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厦门日报“理论在线” 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 推动两岸文创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2019年09月09日 09:36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编者按】

  8月31日,“海峡两岸(厦门)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汇集一堂,为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合作和产业模式创新建言献策。

  主办方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旨在秉承营造良好的两岸合作交流环境,促进两岸经济贸易交流合作乃至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文化和产业技术交流,加快推动两岸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产学研合作,实现厦门与台湾各类企业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增强创新型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让台湾的高新技术、先进经营理念和高效管理经验在厦门落地生根,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杨仁飞

  文化创意产业是古老又新兴的产业,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产业。长期以来,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致力守护中华文化、致力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创造有思想内涵、有精神价值的优秀文化产品,成为联结两岸民众的重要桥梁,也为两岸搭建心灵契合之桥提供重要的文化源泉。

  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是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将优秀文化成果转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以文博文化创意产业为例,火爆的两岸故宫文博创意背后是浓郁的中华文化元素与它深沉的文化魅力。台北故宫博物院2016年的文创价值达数亿人民币,显示出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给传统文化带来新气象。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个卖萌系列产品创造了10亿元人民币的可观销售量。尽管文博机构本身不属文化产业,但给两岸的文创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与语言文字承载的知识宝库,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文化资产,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它们与文化创意相辅相成,互相共振,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文化创意产业持久发展与繁荣的动力在于文化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文化创意事业就是文化实践与文化创造。

  创新,指的是文化重新诠释与转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完善、发展。在文化创意领域,它包含着传统文化故事、话语的现代转化,包括古老工艺技术与当代技术的对接与承转,更包括新业态新产品的孕育,以及传播手段方式的创造与设计。可以说,文化创新是知识、脑力与技术工艺的再创造,可以说文化创造与知识是生产力。最近大热的文艺作品是一部由两岸民众耳濡目染的神话人物与故事——哪吒改编的动漫,不足三周时间就获得40亿人民币票房收入。台湾富有特色的电音三太子民俗艺阵表演,是台湾民众对传统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的再造,是历史文化为现实服务的文创产物。

  文化创新要求立足自身的文化土壤,吸取先进文明优秀文化的成果,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工匠精神,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态势。

  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在于市场与文化结合

  大陆有一家民营企业,成立时间不过20年左右。原本从事传统印刷行业,与文化创意不沾边,最近一两年争取到邮票衍生产品经营权。他们抓住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给产品加上多重防伪,确保独一无二。在传统中创新,是这家传统企业华丽转身为文创产业的重要原因。这样的民营企业在中国大陆、港澳台还有很多,他们低调不张扬,潜心研发,坚持走市场化与创新结合之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台湾苗栗的“卓也蓝染”从中国南方蓝草印染文化中找到文化记忆,生产与文化旅游结合,他们生产的扇子,其中扇骨是由大陆折扇老字号王星记承做,而扇面蓝染布则是自己设计制作。

  可见,两岸文创企业家聚焦自己的领域,潜心进行文化实践,进而一步一个脚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华丽转身、经济转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有赖技术进步与知识产权的护航

  在这个全新的系统中,价值链被全面重组,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融合,专业化生产者(PGC)和非专业化生产者(UGC)相互合作,科学和艺术跨界融合,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普遍互渗。这样的结合,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指出,科技加数字文创或者技术加文创,让科技更加强大,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产业存在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知识产权(文化产权)是文化创意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从一开始牢固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不应有的侵权问题产生,也保护自己设计创造的产品不被侵权。传统文化取之不尽,但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文化都可以免费取得,特别是文博系统、图书馆数字化后,新的文化版权或知识产权由此而生,文化创意产业得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做个文化产权的自觉人。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的产业,文创产业,更要重视文化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结合,将学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厦门、台湾有不少高校的创意学院致力产学研结合,业者须借助知识的力量助企业腾飞。

  两岸文化创意企业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二、三产业,它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有它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如重视社区改造、突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重视产学研结合。但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进行一系列文化立法,推动“去中国化”文化政策。台当局的文教政策,将给台湾的文创事业带来长远性的损害:阻碍台湾民众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吸收滋养,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未来台湾文创事业的持续发展,还有台湾年轻世代。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者,是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民间力量。今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要取长补短,谋求共同发展,不仅为企业找到活路,也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两岸民众实现心灵契合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营养与文化能量。(作者系厦门市台湾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