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厦门日报“理论在线” 以招商引资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09月23日 15:43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厦门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厦门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向全球奏响抓招商促发展的最强音。厦门该如何更好借助这股东风推动经济特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张兴祥的文章在这一方面作了深入探讨。

  我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本月启动,本期刊发两篇相关主题文章,为读者进一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厦门市委、市政府把抓招商促发展作为厦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激发新动能、跑出新速度、拼出新格局的战略选择,可以说,厦门经济特区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今年,我市陆续召开了全市招商大会、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发展大会、中央企业厦门专场合作活动等,招商引资的热潮正在厦门上下涌动。借助招商引资的这股东风,厦门正在切实推动特区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张兴祥

  强调理念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显然,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厦门招商引资工作也要强调理念先行。

  招商引资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早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厦门市委就已明确提出“以加快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的发展目标。因此,招商引资既要着眼于厦门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又要着眼于厦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厦门“破茧化蝶”的重要推手。

  招商引资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厦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事关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事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能急于求成,眼睛只盯着GDP增量增速,要有全局性、系统性观念,做好清晰的规划,既注重产业布局,又注重空间布局。目前全市各区都积极行动起来,动员干部在抓招商促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作为,倾情倾智倾力,为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盲目攀比、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全市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一致,协调配合,错位发展,取得“1+1>2”的成效。

  招商引资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体现了厦门注重大手笔、高质量的招商思路。新引入的企业、项目或产业链要与厦门的优势特点、产业布局、城市定位相匹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性地发展,目的是较快地形成经济新动能,保持厦门中高速的持续稳定发展、高质量发展和赶超发展。而从企业类型看,应重点引进“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三高”企业。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锚定好各类重点项目。

  招商引资要成为倒逼政府改革的内生动力。为了吸引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政府必须塑造招商形象,提供精细化、全流程的投资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抓手,加快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创造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确立服务导向的管理文化,打造廉能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提升开办企业的便利度。对迈向新征程的厦门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突出招商重点

  厦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总体上应注意立足于自身条件,契合厦门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把那些已具备良好基础、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厦门确立的12条千亿产业链群中,有5条属于高端制造业,6条属于现代服务业。可以说,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厦门经济的“两翼”,比翼齐飞,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结合“双千亿”发展思路,笔者认为厦门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领域:

  一是数字产业。建设“数字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开启、大力推动实施和持续关心支持的重要战略。多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积极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较为坚实的数字产业基础,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厦门数字经济规模达5805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1万亿元。厦门要瞄准5G、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招商引资,特别是引入一批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项目,加快构建较为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链,推进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金融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金融产业的强有力支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厦门在金融业方面已有深厚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4年,厦门市金融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实现增加值524.17亿元,占全市GDP的10.9%,是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建设金融强市,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成为新时代厦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厦门金融产业亟需做大做强做优。当务之急,通过新一轮的招商引资,释放发展潜力,吸引大型金融机构总部落户厦门,进一步拓展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服务功能,增强其对海西、对台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辐射力。

  三是互联网产业。近年来厦门的“互联网军团”异军突起,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轻骑兵”。其中4399、美图、吉比特、美柚等4家企业入选“2018年度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南讯软件入选“2018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吉比特已在主板上市,成为福建省首家在主板上市的游戏企业。动漫游戏产业正成为厦门软件信息服务和文化产业这两条千亿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势头强劲。互联网产业堪称厦门的“潜力股”,前景可期。不过,厦门缺乏互联网巨头,自身培育独角兽企业尚需假以时日,因而筑巢引凤不失为明智之举。今年7月厦门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其鲲鹏生态基地及超算中心正式落户厦门,这将有利于吸引产业链的合作企业入驻。通过以商招商或产业链招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

  四是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厦门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厦门是东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东南沿海的物流集散中心,已形成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在全国物流业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对接“一带一路”,打造贯通海峡、东盟、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升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厦门现代物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有可为。但厦门现代物流业整体上仍处于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产业增值能力较弱,急需做大做强。目前京东、顺丰、苏宁等行业巨头相继在厦设立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或创新产业园,厦门应充分利用行业巨头的带动效应,重点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和产业集群短板进行招商引资,依托海港、陆港、空港、商港、信息港优势,尽快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全新格局。

  五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及占地区GDP比重,反映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文创产业发展水平。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在全省名列前茅,但与同为副省级城市的杭州、深圳等差距还是很大。厦门是闽南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其优势,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起点不高,规模不大,尚未构建完整的文创产业链和产业支撑体系,高端文创人才也非常缺乏。应利用厦门的自然人文环境、多区叠加、宜居城市和营商环境等优势,以及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厦门的契机,通过精准招商,引进工业设计、创新设计、时尚产业、影视产业的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快速成长型文创企业,把厦门打造成为文化大师、文化名人、艺术大伽、创业英雄云集的文创高地。

  当然,除上述五个领域,厦门在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新材料、邮轮经济、总部经济、生物医药与健康、金融科技等方面也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提升特区城市综合竞争力。

  注重政策配套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招商引资做得好,配套政策措施必须跟上,而且同样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做文章。

  第一是用地保障。产业发展需要空间,而厦门土地规模小,城市核心区思明区更是寸土寸金,在土地处置和建设保障上,应坚持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供给,优先安排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示范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的建设用地。积极盘活存量房地,建立土地产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结合“三旧”(旧厂房、旧仓储用房、旧商业设施)改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是人才保障。企业、项目引进来了,关键要靠人去实施、运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撑。目前厦门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缺乏针对应用型人才的政策优惠。因此,要高度重视非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安置工作。如果政府能在健全生产配套设施的同时,配备人才公寓、公租房,收取比市场低廉的租金,切实减轻年轻从业者的负担,则有利于留住他们。

  第三是制度保障。企业和项目招得来,留得下,还要做得好。这涉及招商引资后续管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创业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服务、上市激励、法律援助、人事代理、人才资格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供给,这些考验的是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拼的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可以说,招商引资有利于推动城市和社会转型,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作者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