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厦门日报“理论在线”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铸辉煌

2019年10月21日 15:06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编者按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阵地。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本期“理论在线”特刊发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撰写的两篇理论文章,包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三个新挑战以及党建引领作用等主题,以飨读者。

  ●林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党的建设与党的历史任务联系在一起,将党的建设和每个历史时期条件下党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融入为实现历史任务而实施的各项政策纲领方略中。新时代是一个具有生活新向往、战略新安排、梦想新征程的时代,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在持续发展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各项改革的关键期,更需要能够凝心聚力,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坚定核心力量的坚强领导力,更需要我们党以实现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将党的建设与各领域发展高度融合,形成“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生动局面,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党建引领保证发展的正确方向

  旗帜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的鲜明旗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向世界展现了泱泱大中华历经沧桑而重新崛起的国家奋斗历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无论从纵向历史发展的经验上看,还是从横向世界发展的规律上看,都是中国取得今日发展成就的制胜法宝,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在新时代这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相连,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和“魂”,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顺利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首要的方面就是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根本政治方向。基层党组织应勇担政治责任,提升政治自觉,增强政治定力,筑牢政治阵地、思想阵地。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确保在政治上不迷失方向,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中来,守正创新,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不忘初心,不忘根本。

  二、党建引领提供发展的创新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揭示,创新牵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解决发展中产生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风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党的建设也要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党的建设发挥引领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建设能够发挥引领力的实力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要求,“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当前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执政风险依然严峻,必须对新形势有新的研判和新的应对,不断创新党的执政方式,以党的建设创新坐实“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要思想。

  实现党的建设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在工作中能主动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根据工作实际转变思路,以开放性的思维谋划和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党的建设提出科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正是这种多领域、多层次的理论创新带来了实践发展的成就,也指引着实践的继续创新。一方面,作为改革发展的领导者,党的建设实现新作为新突破新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核心力量,为发展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另一方面,党的建设的不断创新源于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不懈追求,通过发挥思想引领力,把创新理念植入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中,以党风促进民风,以大学习促进观念大转变,以大讨论推进思想大解放,使各领域各行业夯实创新理念,秉持创新思维,探索创新之路。由此,党建引领才能为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三、党建引领激发发展的持久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深刻阐释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党领导各项事业不断走向辉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视团结群众,发挥群力,和谐党群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是全体人民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更需要全体人民同心协力完成。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激发发展呈现持久长效活力的蓬勃力量,这是党的发展历程揭示的一条不变定律,更是执政党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一个政党的发展,最基本的能力是善于争取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民心聚,则党兴国兴;民心散,则党衰国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光明,但风险犹存,难题丛生,需要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以强大的力量焕发发展的持久活力。

  党建的引领力本质上讲就是要凝聚国家发展的中国力量。一方面,党建的引领力就是要发挥强大的群众组织力,抓班子带队伍,增强党建凝聚力。在价值倡导和行动倡导发挥引领作用,在政治整合和资源整合中发挥统筹作用,在利益协调和组织协调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引领力量。另一方面,党建的引领力就是要发挥强大的社会号召力。通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和国家建设,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发展要不断激发和保持持久活力,还必须坚持一切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在“共享”,发展的成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依靠人民,也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要发展,但更关键的是在发展中依靠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才能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目标都能最大限度体现公平正义,党的建设就抓住了根本,党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国家的发展就能形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宏大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的号角。推动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在新的起点上再筑辉煌。(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