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专版 始终把“三农”放在心中

2020年01月17日 11:28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许经勇

  2019年8月12日,《学习时报》独家报道“习近平在厦门”采访系列(十三),被采访对象张宏樑同志,是1987年厦大经济系本科毕业生,他的毕业论文是我指导的。张宏樑同志的毕业论文,原先是选择工业经济方向,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知道后,建议把论文选题方向改为农村经济,研究河北省正定县(习近平同志曾任该县县委书记)农业土地集中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农业集约化现代化问题。从论文选题、体系结构、论点论据,习近平同志都深度介入,甚至是动笔修改。我作为论文指导老师,也就轻松得多。正如张宏樑同志接受采访时说的,这篇毕业论文能够得到指导老师的较高评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习近平同志的悉心指导,他的很多重要观点给我的论文大大加分添彩。”张宏樑同志在接受采访时还说:“从指导我论文这件小事就能看出,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他任福建省长时,还特意请我的这位指导老师到省政府作农业经济专题讲座。”习近平同志的博士论文,也是研究“三农”问题的。论文题目是《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时,主动提出分管农业。2004年至2019年中央连续16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既说明“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也说明“三农”工作的艰巨性。

  习近平同志如此重视“三农问题”,首先与他的成长过程有很大的关系。刚满16岁的习近平同志就作为一名知识青年,离开北京到陕北梁家河农村接受艰苦的磨炼,长达7年之久。习近平同志接着又到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正定县当时也是农业大县、贫困县。后来到福建省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时,当时的宁德地区也是以农为主的有名贫困地区。如何摆脱贫困是上述习近平同志工作过的地区必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

  习近平同志如此重视“三农问题”,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漠视农村。”习近平同志认为,许多国家之所以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村发展跟不上。”他给出的方案就是干好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同志有句名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也就是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现代化实现之时,就是国家现代化实现之日。那么,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呢?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作者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