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专版 以改革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2020年06月09日 09:54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胡志勇

  政府机关效能属于政府绩效内容,侧重于人和物的效率。从政治角度看,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关系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贯彻实施;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是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从社会治理角度看,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关键。然而,我国行政管理模式还是属于传统的“科层制”。“科层制”管理模式的特征包括按等级划分管理权力,依据明确的行政制度、条文和指令办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行事等,它虽具有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行政执行力较强等优点,但往往造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山头主义”等行政管理问题。为了改变“科层制”行政管理的困境,西方国家尝试借鉴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但政府毕竟与企业存在很大差别,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不能很好应用于行政管理,西方国家的各种改革也算不上成功。

  西方管理学和政党理论的分析基点是“个人利益”和“政党利益”,缺乏“人民利益”目标,是它们无法破解政府机关效能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习近平同志在《在漳州调研机关效能建设时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对此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讲话》把机关效能建设视为“从严治党”范畴,《讲话》提到,“从当前看来,热点问题、薄弱环节就在于我们政府、我们的各级机关能不能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是不是明确”。机关效能的“动力”来自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如此,《讲话》还提倡“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认为:机关效能建设要在学习、改革和加强领导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效。主张总结、探索、提高、完善和推广机关效能建设经验,要规范但反对“形式主义”,要简便易行与持之以恒,要形成并落实制度,要定期考核并实行奖惩。《讲话》为机关效能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原则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革,笔者认为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1)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框架下认识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机关效能建设不是独立的行政管理改革项目,它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中国梦的实现。(2)要尊重客观规律,要与当地经济和财政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财政要过“紧日子”,机关效能建设既要“量力而行”地增加财政投入来提高公共服务设备的技术水平,更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要与各种改革协调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是系统工程,要与其他改革协调推进才能发挥更大效能。财政部正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会计的改革,公共部门要主动协调机关效能建设与二者关系,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创新;(4)要鼓励全员参与,尤其要鼓励青年人参与机关效能建设。机关效能建设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全员参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青年人参与。全员参与机关效能建设要有制度保障,要提供全员参与的渠道,要建立完善的反馈和激励机制;(5)要以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为重点。机关效能建设涉及面很广,要分轻重、分先后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就是机关效能建设的重点;(6)要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机关效能建设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机关效能建设要积极研究与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等技术;(7)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机关效能建设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有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8)要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机关效能建设要将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形成制度并加以推广,如此改革才能带来更大效益。

  (作者系集美大学财经学院财经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