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专版 借助电影节 赋能闽南文化传承发展

2020年07月20日 09:57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周艺灵

  厦门始终重视闽南文化的保护发展,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为这项工作带来新的契机。电影节将极大推进厦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为闽南文化的生动展示、互动传播、开发拓展提供广阔空间,为厦门的闽南文化“走出去”“活起来”注入新动力,同时,闽南文化也将为电影节增添新的风格特色。

  利用强大平台展现闽南文化特色

  一个地方的文化,生动展现着这片土地独有的人文精神和传统,闽南文化是高素质高颜值厦门的重要符号。作为中国大陆最专业、最具权威性的电影评奖活动之一,金鸡百花电影节是一个强大的平台,产业链长,价值链高,具有极大溢出效应。借助电影节,可充分展现闽南文化特色,让闽南文化“走出去”,也让厦门城市风格特色走得更远;发挥明星效应,带动更多年轻群体关注闽南文化;延长产业链,通过文创开发、产业拓展等,让闽南文化更多地融入市场,走进日常生活,真正“活起来”。

  以项目为抓手,植入闽南文化

  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已经出现不少闽南文化元素。比如,开幕晚会上,演唱闽南语歌《厦门亲像一首歌》。闭幕式上,现场演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主题曲《哪吒》,将南音、非遗手偶等元素与经典动画相结合。接下来应进一步强化举措,以项目为抓手,将闽南文化植入电影节。

  首先是植入现场。开闭幕式是重要的现场,要推动更多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节目亮相。同时,可在电影节不同展演现场,举办闽南文化表演活动;拍摄制作闽南文化系列视频产品,在电影节各大展厅循环播放。植入现场还有另一层含义,即策划拍摄闽南语电影,在电影节期间展演。闽南语电影《蕃薯浇米》曾入围第37届慕尼黑国际电影节、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引人注目。以闽南语电影展现厦门的闽南文化和风土人情,借助电影节平台推广,会取得更广泛和持久的影响力。

  其次是植入场外。在电影节各大展厅之外也应做足文章,比如,配套举办闽南文化节,让闽南传统戏曲、非遗项目登台亮相,集中展示闽南民俗活动和闽南传统美食等。

  三是植入粉丝群体。充分发挥明星效应,邀请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为闽南文化代言,比如明星说闽南话,明星表演南音、高甲戏,明星推介闽南建筑、美食等。明星对粉丝群体有较大的号召力、影响力,明星代言将会推动粉丝群体对闽南文化产生更大兴趣。

  以“电影节+”推广闽南文化

  金鸡百花电影节对闽南文化的赋能,特别是在产业发展等方面,可在三方面发力:

  一是推动闽南文化融入市场。借助“电影节+”开发推广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电影节是超级大IP,应充分运用新技术和市场手段,让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借助电影节火起来。例如,“电影节+漆线雕”“电影节+珠绣”等,都会有新的突破空间。

  二是推动闽南文化融入网络。应重视闽南文化在虚拟的线上场域的展示、互动、传播,实现线上线下双场域的同步赋能。不论是闽南文化系列视频产品,还是明星代言,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都是不可或缺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与闽南文化在“云”上相融,将激发更多更有趣的创意,比如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游戏开发、可深度互动体验的网上闽南民俗活动,融入电影节的元素,将会让闽南文化以更生动、更丰富的形式,贴近年轻群体。

  三是推动闽南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在“电影节+”的大背景下,集美大学电影学院于今年六月成立,将为厦门影视全产业链建设输送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立足厦门地方特点,在电影专业人才课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结合闽南文化内容,在电影产业和闽南文化相融方面做出特色。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保障,相信借助“电影节+”,推动闽南文化保护发展这篇大文章可以越做越好。

  闽南文化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创新发展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电影节就可以完全承载的。我们要看到电影节对闽南文化保护发展的意义,充分把握机遇,采取有力举措,让电影节赋能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不断开拓思路,运用新思维、新理念应对挑战,让闽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本文系厦门市社会科学院科研课题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集美大学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