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专版 制度优势是最大优势

2020年08月17日 09:16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王爱萍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范和准则。制度文明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从制度文明看“中国之治”,有助于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先进是最根本的先进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现代化是现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低层次是经济竞争,中层次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竞争,高层次则是制度竞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竞争和文明竞争。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外延,根本上是“制度文明”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接续探索,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中国之治”而不懈努力。在制度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转化成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
  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制度的现代化水平,最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和保障,国家治理是制度的集中体现。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保持长治久安,就必须有一套稳定成熟的制度体系。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制度文明,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效仿的典范。然而世界进入近代以后,当西方社会正在发生一场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和制度革命时,沉湎于“天朝上国”美梦的中国社会,却还在以历史的惯性向前运行。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封建专制制度,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的落后表面上是“技不如人”,根子上却是“制不如人”。自此,中国走上了制度变革探索之路,先后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多种方案,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国体、政体以及各方面立起了国家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公有制、劳动保险制度……全方位构建起社会主义制度大厦。
  新时代制度建设重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对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相比过去,新时代制度建设更多的是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也更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新时代中国制度建设的重要篇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在制度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的伟大创造。中国道路的成功,关键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制度优势。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我们党要充分把自身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科学发展的优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我国国家制度必将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
  当前为中国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要想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只有靠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靠对人民需求的精准满足。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更加具有现代性。当今世界,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独立发展,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来发展和完善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因而具有开放包容的品格,善于学习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在博采众长中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自我完善能力。可以预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用制度文明阐明“中国之制”,用“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以“中国之治”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本文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9年年度项目“《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关系”研究成果)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教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