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专版 超前谋划促发展——《习近平在厦门》学习体会

2020年09月21日 09:15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周晓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1985年,习近平同志针对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现状,主持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打造经济“千里眼”,深入思考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等重要问题,对厦门的发展做出了全局性贡献。

  《寤言》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同志发扬甘于做铺垫、甘为后人种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真正把城市的发展规划放在心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的目标。

  “发展战略”引航向

  “发展战略”即《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这一战略的背景是:1984年邓小平同志来厦门视察后,提出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可以说,当时的厦门犹如一艘驶向远海的巨轮,在新的形势下,究竟要驶向何方,需要明确的航向,由习近平同志主持制定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巨轮的航行指引了明确的航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解答、解决了厦门发展的十一个问题:第一,解答了厦门特区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建成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第二,解答了厦门的城市定位应该是“现代化国际性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第三,解答了厦门要以发展工业为主,兼营商贸、旅游、房地产业。第四,解答了厦门自由港的模式问题,实行“三步走”方案。第五,明确了厦门特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第六,确定了厦门的战略重点问题。第七,确定了厦门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小政府大社会”,这一提法在当时尚属首次。第八,解答了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问题。第九,提出建立一个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地方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种金融成分并存、分工协作的特区金融体系。第十,解答了资金自由进出问题。在全国首次提出了“离岸金融”。第十一,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问题。这个发展战略覆盖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规划,至今对厦门市制定五年规划还有借鉴作用。

  经济“千里眼”看全局

  经济“千里眼”是厦门市经济信息中心的别称,是在习近平同志的力促下筹建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厦门特区要发展,必须立足全局、放眼世界,若局限于特区和国内,会降低厦门特区发展的层次。因此,习近平同志精准把握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要求厦门特区的发展必须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千里眼”准确及时地掌握国内外经济信息,极大地促进了厦门特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至今日,回过头看习近平同志当时做出组建厦门市经济信息中心的决策,可谓高瞻远瞩。当前,厦门的信息化水平和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筹建厦门市经济信息中心的决策。

  “绿水青山”赢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发展理念。早在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他对此就已经有了深入思考。在习近平同志为厦门的发展审定的21个专题中,其中一个就是《厦门市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方都把开发放在第一位,大搞市政建设,环境问题常常被忽略。“风物长宜放眼量”,高瞻远瞩的人从来不会被浮云遮住眼睛,在当时,习近平同志就已经考虑要统筹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厦门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这一三十年多前的思考和实践,为厦门建设花园城市打下了一片“绿色”江山。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三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以“立志做大事”的决心来到厦门,开创了厦门发展的新局面;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更要乘着新时代东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续写厦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崭新篇章。

  (作者系湖里区教育局一级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