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专版 牢记初心使命 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2020年10月12日 09:26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郭献文

  2020年9月9日,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对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出殷切期望,对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对于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刻领会重要寄语精神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情深意切、催人奋进。教育系统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寄语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把总书记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只有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才能以广阔的视野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是涵养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师的师德师风因其具有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而使其成为教师从事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对其必须高度重视。

  三是弘扬尊师风尚。我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切实关心教师的成长进步,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有力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总结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我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主要做法体现为“一套体系、两条路径、三项主题、四个保障、五点改革”。

  一套专业发展体系。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学校教师整体建设、区域教师发展纵横有机统筹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构建“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卓越教师”金字塔式的教师发展体系。

  两条名师成长路径。一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从2007年开始,相继实施“131”“252”和“2313”名师培养工程。二是建设名师工作室。2019年开始,建设市级50个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10个中职名师工作室,共带领1500名左右的青年骨干教师共同成长。

  “三项”主题活动。一是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制度化、常态化、全员化开展教师全员岗位大练兵。三是开展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形成“家校社共育三位一体”有效育人格局。

  四个保障。一是门槛保障。严把入口关,在笔试、面试的基础上,对体、音、美、信息、实验等学科岗位招聘加试专业综合技能。二是均衡保障。建立区域内教师招聘的统招统配机制,所有统一招聘的新教师,按随机抽签安排工作单位,并建立教师校际定期交流制度。三是编制保障。健全机制盘活全市事业机构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师编制和学校机构数。四是待遇保障。健全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增强教师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五点改革。一是“区管校聘”改革。编制部门按编制标准适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人社部门按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定中小学岗位总量,由教育部门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二是职称评审改革。将中级及以下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到部分优质高中。三是岗位竞聘改革。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试行教师岗位竞聘量化评价。四是职教师资改革。实施职校学校3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薪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水平核定。五是购买服务改革。对农村学校因结构性缺编的科学、体育和艺术等学科教师,纳入政府购买范围。

  以重要寄语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系统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重要寄语精神,加快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以高水平教师支撑高质量教育。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必修课程,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全过程,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市建设培养一批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党建人才。

  (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三项主题”活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切实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要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加大招聘教师力度,实施银发教学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临时性缺员问题,逐步减少编外聘用教师数。要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优师特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发挥职称改革导向作用。

  (四)配齐建强五支教师队伍。一是校长队伍。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校长资格准入制度。二是名师队伍。实施“人工智能+教师教育”计划,打造一批名师队伍。三是思政教师队伍。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善思政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四是农村教师队伍。加大农村校长培养力度,在名校长培养、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等方面对农村校长倾斜。五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五)提升教师职业地位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完善绩效工资核定和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市委人才新政,兑现人才引进、班主任考核、名师考核金等奖励项目,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展望“十四五”,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市广大教师在民族复兴的接续奋斗中砥砺前行,必将汇聚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系厦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