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专版 传承民族音乐 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2021年04月14日 09:49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陈雯雯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民族音乐作为劳动人民表达自身情感的媒介,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是先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发展,在各国文化交融的今天,各式各样的异国音乐文化涌进我国,对我国传统音乐造成了较大影响。学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场所,理应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责任。

  时代为民乐传承

  提供有利社会背景

  当前,我国已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振兴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民族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自信心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厦门五所学校进行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厦门中学生对民乐的兴趣程度在提高。此次调查中,对民乐感兴趣的学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大部分同学接触民乐的途径多为音乐课,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将是使中学生习得民乐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所调查的五所学校中,有三所学校设有民乐团或是学生自办的民乐社团。关于学校组织民乐活动的次数,有三所学校的学生表示学校有定期组织民乐活动,民乐团以及民乐活动是学校向学生传播民族音乐的主要途径之一,民乐团及学校举办的民乐活动可以使学生自发地了解民乐,对课堂习得的民乐知识,可以起到加深记忆的效果。

  时代对民乐传承

  提出与时俱进要求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将我国的传统音乐编入流行音乐中,比如1986年,崔健的《一无所有》中加入了我国的民族乐器——唢呐和古筝,在当时引领了一阵“西北风”的热潮。2015年谭维维在“中国之星”的舞台上演唱的《给你一点颜色》中加入了中国最早的摇滚乐——华阴老腔,一出场便震撼全场。作为学校音乐教育者,要对民族音乐有信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使民族音乐紧跟时代审美,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

  在学校建立专门民乐团,搭建好对接时代和传统的媒介,非常必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通过民乐团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以及爱国情怀,对于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专门的民乐团同时,还应该健全民乐团教师考核制度,认真审核民乐团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师德素养,以防没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误人子弟。

  学校是民乐传承

  重要平台载体

  学生了解和学习民乐最便利的渠道就是音乐课。在音乐课堂,教师除了教授乐理和技法,也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有关民族音乐的各种知识,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培养他们对民乐的审美和认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民乐电台来传播民乐,并讲述每首曲子的背景故事以及演奏的乐器等,对学生进行熏陶。学校也可以探索社会合作,如与省、市音乐院校签订战略合作计划,定期邀请专业团体和院校音乐表演专家、音乐理论专家进行艺术沙龙讲座,举办音乐会等,让学生学习民乐的渠道更丰富、更专业。

  (作者系集美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厦门理论在线

  手机版

  厦门理论在线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