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专版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丰富内涵

2021年09月08日 00:20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俞建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来看,尽管“现代化”建设道路不尽相同,但其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属于“现代化”道路,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充分体现我国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属性和实际发展的现代化,具体来看,体现在五个方面。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最为显著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规模巨大。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不断创造人类奇迹: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城镇化;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民生福祉质的飞跃、人口素质显著提高等。要在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意味着要把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人民带入现代化行列。这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发展版图,创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

  “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社会发展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前提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注重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这要求未来我们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奋斗征程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纵观西方传统工业化进程,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攫取自然资源、破坏地球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摒弃轻视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会走西方现代化的“边发展边破坏、先发展后保护”老路,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由于私人资本在其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西方的现代化只能解决富裕起来的问题,很难破解“全面”与“共同”富裕的问题。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并没有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与互助共享,奠定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路线图,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近代历史看,西方霸权国家的现代化经常是通过战争与掠夺等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奇迹,成功开辟出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也是一条既发展自己,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道路。

  (作者系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