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专版 找准发力点 率先现代化

2022年06月15日 11:50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肖斌  陈溢

  在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新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对厦门发展战略做出科学指引和政治决断。深入践行这一重大要求,关键在于确立科学的问题导向意识,真正“把对脉”“开对方”,找准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力点。

  弘扬历史主动精神

  避免“起大早赶晚集”

  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始终不变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就曾强调,不搞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就不能进步,经济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厦门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承担这一责任,就必须弘扬历史主动精神,那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挥自身政治主动、进而掌握历史主动的集中体现。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情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好吃的肉”已让位于“难啃的骨”,“单一制度破窗”已过渡到“制度系统集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改革锐力或已钝化为“长了犄角反怕狼”的改革惰性,新时代下的改革开放应对的将是“难度系数”更高的试炼与挑战,这也就迫切需要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来掌握和驾驭。这也就意味着,厦门经济特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先一公里”在于思想观念上的觉醒与变革。

  毋庸讳言,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不少差距,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拼搏进取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甚至甘于选择历史被动,在随遇而安中“佛系躺平”。这种倾向一旦滋生蔓延,不但会使我市错失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时间窗口,而且既有的改革开放成果也很可能被葬送,也就是俗语所说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对于新时代下的经济特区党员干部而言,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外延固然很多,但最终无一不集中体现在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上。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需要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不能因为多做一些工作、多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多得罪几个人就畏首畏尾;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是真担当、真斗争,不能在机遇面前无动于衷、在困难面前推诿逃避、在风险面前畏缩躲闪;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不能总是被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小团体利益所羁绊。

  充分挖掘国企潜力

  激活发展内生动能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兴办经济特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从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历程来看,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诸多成绩背后,国有企业一直作为一股低调坚定的力量,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大力助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国有企业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康养产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文创旅游、智慧物业、休闲农业、新零售、新金融、新信息、新物联等方兴未艾、生机盎然,增添了不少国企发展的新动能。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国资委出资企业约占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1/4,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2/3和利润总额的1/2;在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厦门这五个城市中,厦门市国资委出资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位列第一,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均位列第三位(深圳、青岛之后)。其中,建发集团、国贸控股和象屿集团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排名。

  立足新发展阶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当继续深挖国有企业内在潜力,不断在基础研发和高新技术领域攻克关键技术,聚焦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重点领域,积极参与构建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作为产业链链长引导和带动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激发实体经济两个微观基础的积极性,共同构成一个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品牌和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的企业群,为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国企力量。

  积极对接国家战略

  融合汇聚强大合力

  经济特区的改革与建设,不仅有着属于自身特殊性的发展逻辑,其背后也必然同时承载和折射着强大的国家意志。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曾特别强调,各级干部一定要从全局出发,从中央的精神出发,从省支持厦门的意图出发,从大处着眼厦门各项工作。

  新征程上,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也要将厦门战略“想要”的小逻辑不断融入国家战略“需要”的大逻辑之中,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中融合汇聚强大合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如果说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是直接给经济特区一些现存“金娃娃”式的政策红利,那么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经济特区的支持则更多是体现在寓于重大发展战略中的杠杆作用,各个经济特区要逐渐学会从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借东风”,最终善于识势、借势、成势。因此,我们必须心系国之大者,克服小岛意识,既立足和着眼于厦门,又能做到“跳出厦门看厦门”,以跨岛发展为延伸,进一步跨出本岛、跨出厦门、跨出福建、跨出海洋,提高中心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具体而言,就是强化“一岛一湾”城市空间格局,大力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建设,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把跨岛发展理念向海外延伸,发挥厦门独特区位优势,加强与东南亚、海丝沿线及“金砖+”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拓展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坚持民生优先导向

  补齐社会治理短板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民生优先的基本导向,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设立经济特区伊始便从未改变的政治初心,更是检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效果的最终标尺。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追求“物”的核心诉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其核心目标,经济特区的发展成果必须要最终体现在特区人民的获得感上。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就特别注意经济特区中的农村工作和贫困问题,他强调,农村问题是全市的问题,不是哪个部门的问题,要把山区和扶贫工作作为重点,要充分认识山区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历史走向现实,作为经济特区,能否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同步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要在经济账中进一步算清的政治账。因此,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先”,就必须将民生领域之“短”了然于胸。通过正视现阶段社会治理所存在的短板弱项,尤其要着力解决涉及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领域的突出问题,防止资本在民生领域的盲目扩张与野蛮生长,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这不仅关系到作为微观个体的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而且更影响着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的基本面。

  推进从严管党治党

  打造特区红色引擎

  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党中央的设立目的一直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建立的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虽然特区在经济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但绝不是脱离党的领导的自由场域、游离于党的建设的真空地带。厦门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开放之初,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就曾郑重指出,经济特区不特在有什么特别的享受,而应特在特区建设者有特别高的纪律、理想、作风这些方面。大道至简,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重申,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两者之间绝非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恰是历史命题的必然重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身处经济特区,经济基础越是深刻变动,市场经济的经济生活准则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越是发生更大程度的交融和碰撞,从严管党治党工作则越是要同步推到我们事业的最前沿,以特别高水平的特区党建引领和带动特别高质量的特区发展。

  (作者分别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