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向实践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018年07月31日 09:40 来源:理论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共产党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在党成立后就开始产生。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在这方面做过突出贡献,为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向书本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首要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刘少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学习,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以及其他知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使全党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什么要学马列主义呢?刘少奇引用列宁的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来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这里所说的“指导上的失败”,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武装造成的。因此,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抵制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理论武器,更是新的实践的需要。

  如何学习马列主义?刘少奇说,“我们的党员首先是我们的干部能够辨别马克思主义的真假”“粉碎各种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及其派别”;其次,全党应该“学习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质”,而不能“只是肤浅地学习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应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到理论的精髓;最后,需要身体力行,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改造现实,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产生的本土化的理论成果,它对中国革命、建设的指导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因此,刘少奇大力提倡学习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他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全面系统论述,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党员和革命的人民”。从1951年起,刘少奇兼任中共中央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主任,以便“把毛泽东同志的指导贯彻到一切工作环节和部门中去”。但是,他坚决反对把毛泽东思想当教条。在给某位负责同志的信中,他恳切地指出该同志只摘引毛泽东讲话和上级文件而犯了“讲空话”的错误,又循循善诱地讲清道理,教育他要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反对教条主义。

  向书本学习,不仅包括思想政治领域的学习,还应包括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针对有些党员对新的革命形势下必须全面学习认识不够的情况,刘少奇说:“现在中国革命胜利了,不读书,可不成……进了城,问题复杂了。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艰难了。”他号召全党尤其要学历史、地理知识,因为“不学地理、历史,你就‘理论不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有许多问题和情况是我们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对此,刘少奇主张党员干部:一要学哲学,用哲学来提升内在素质;二要熟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三要加强业务能力,学习自己最急需的知识;四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汲取营养成分。

  在号召全面学习的同时,刘少奇自己能够以身作则。他从小就有“刘九书柜”之称,少年时在堂哥带回的进步书籍影响下参加了革命,革命后虽然环境险恶,但只要有时间,总是手不释卷,涉猎各方面书籍。与此同时,他也支持孩子全面学习,但并不强迫他们一定要做到极致。绘画、音乐等,只要孩子感兴趣,他就非常赞成。

  向实践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所以党员在学习中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1948年12月,刘少奇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他认为学好理论是基础,同时必须学会联系实际的方法,“不仅要联系中国的实际,而且要联系外国的实际;不但要研究现在的实际,而且要联系历史的实际。”

  向实践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群众的实践、党的历史实践和人类实践的文明成果。刘少奇认为,最重要的学习形式就是向人民群众的实践学习,因为群众的知识、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他指出,党如果“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费力不讨好”,因此“只有我们的同志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才能够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他提出了著名的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口号:“学习!学习!再学习!”

  向群众的实践学习,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在学习中,党员干部需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刘少奇尤其重视蹲点这一调研形式,认为它能实现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可以反映群众的情绪和要求,直接听到群众的呼声;能帮助我们党取得直接经验,辨别和正确接受间接经验,从而形成正确的领导。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毛主席派我去安源煤矿时,我连井都还没下过,煤矿是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罢工起来了,我就当了代表。我连夜要矿工把情况说清楚,他们说,我就听、记。实际上哪是我领导工人,是工人在领导我呀。”这就是向群众的实践学习。1957年5月17日接见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应届毕业生代表时,刘少奇指出:“真正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例如骑脚踏车和游泳,虽然理论上能讲得很清楚,但如果自己没有去实践,还是不会骑,不会游。”

  向党的历史实践学习,对于总结经验教训至关重要。刘少奇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党内各派机会主义的历史,决不能成为党的历史”,党员干部应该在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把握规律性。为了在思想上清除“左”倾和右倾的错误,党在延安时期开展了整风运动,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著作被广泛学习。经过整风,全党接受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1948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创办马列学院,刘少奇担任院长。按照他的要求,进城后的马列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中共党史、联共(布)党史、世界近代史与中国历史教研室,请著名学者张如心、陈昌浩、吕振羽、胡绳等主持这些教研室的工作或讲授相关课程。马列学院(包括改为中央党校后)还增设了历史讲座,请历史学家讲课。当时参加学习的同学很有体会地说,学史确实有助于读懂马列主义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可以从中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学到普遍真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向人类实践的文明成果学习,能培养世界眼光。对于执政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从各个方面汲取经验。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早在1958年11月,毛泽东就给县级以上各级党委写了一封《关于读书的建议》的信,后来又要求大家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1959年,刘少奇利用休养的时机,召集随行人员学习这本书。他告诉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好学习政治经济学,来反省经济建设中发生的问题。这次学习,让大家增长了知识,开拓了思路,受益匪浅。

  刘少奇组织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事情很快被毛泽东知道了。毛泽东对此大加赞赏,也带了一些同志阅读讨论这本教科书。接着,周恩来、李富春约了国务院的一些部长,把这本书认真读了一遍。一时间,党内研读政治经济学蔚然成风。

  善于利用条件,掌握科学方法

  刘少奇指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应该善于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学习效果。

  党校是培养教育干部和进行党的理论研究、宣传的阵地。刘少奇十分重视党校建设。1939年他在马列学院给学员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告诫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养以及修养方法,帮助党员从思想上端正了入党目的。1941年7月,他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以《论党内斗争》为题发表了重要演讲,深刻总结了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原则和方式。1950年,他在马列学院第二、三期培训班开学典礼上谈了学习态度和方法问题,对党校抓好教学工作、学员加强理论学习作了精彩论述。

  刘少奇强调学习时应该建立特定制度,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组成了一个由国家领导人和秘书、警卫员、护士围坐一起学习讨论的别致学习班,大家采用座谈方式,各抒己见。对学习效果,他还定期检查、考评,奖励先进典型。这一做法无疑是将学习制度化,为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供了重要保障。

  “学习一定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刘少奇经常这样鼓励身边的工作人员。针对一些人的畏难情绪,他说:“学文化有困难,困难可以克服嘛。哪一个人的文化也是通过艰苦努力得来的,要有点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啃书”是刘少奇终生保持的生活状态。他不仅强调学习要勤奋,而且指出学习态度要端正,反对空谈。曾经在一次聊天中,一名干部问什么是对立统一。刘少奇指着门口的一副对联说:“你看这就是对立统一。一个上联,一个下联,它是对立的,它们组合起来,加一个横批,构成完整的对联,这就是统一。”刘少奇这样讲解理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给领导干部作出很好的表率。

  学思结合、思写并进是刘少奇非常重视的学习方法。他一贯主张勤动笔,尤其号召党员干部多写文章,告诉他们“写文章也是你们学习好坏的标准之一”。他充分认识到写文章的重要性:一方面是语言互通的需要。他指出:“最近各地写来的报告,审查之后,大错没有,小错一篇中可以找出一百个。语言不通,名词的解释不同,一件事就各有各的解释,我们和你们不同,你们和农民不同。怎样才能使语言共同起来呢?就是要学习写文章,否则你们出去工作难以动笔。”另一方面,“多写文章也能帮助读书”,可以加深对书本的理解。因此党员干部“不但要学习写理论的文章,而且要注意写现实性的文章”。

  一个政党,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离不开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少奇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方面作出的创造性贡献对现在的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大有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