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i分享”征文选登(9)懂艰苦,获成长

2020年10月27日 21:12 来源:厦门理论在线微信公众号

——读《习近平在厦门》等系列采访实录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这是我在学习了《习近平在厦门》等系列采访实录后,印象深刻的话之一。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享受到了良好的知识教育,但这远远不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的积极精神,在艰苦中获得成长,将吃苦当成锻炼与磨砺,在泥泞中砥砺前行,实现自我价值。

  “自找苦吃”,不忘吃苦精神

  与解放时期民众艰苦的生活相比,今天的中国在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小康之路,但我们不能麻痹大意,淡薄对艰苦精神的认知和感受。如果次次选择捷径,风平浪静下实则是更大的隐患。今天,年轻人面临的选择更多,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在何种岗位,更应该始终保持一份不断攻坚克难的心态,始终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特别是年轻的学生党员干部,更要时刻提醒自己,有苦吃是机会,多到基层一线,多到困难大、矛盾多、条件差的地方,更能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自找苦吃”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是年轻人的时代担当,是年轻人的自我升华,是塑造个人的伟大工程,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理论与实践并进

  19世纪60年代还不到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乡下插队,尽管学业中断,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如一,他白天干活,晚上看书,在煤油灯下苦读,把《资本论》通读了三遍。那段艰苦的经历也让他通过实践感知中国的发展方向。理论与实践并进,这也是习总书记宣扬大学生精神。“年轻人不能认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就等着将来直接分配到机关,一定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你们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投身于群众之中,积极进行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处在大学时代的我们拥有最宝贵的时光,要不断走出去磨练自己,在疫情期间我们承担起帮助维护社区安全,一起保卫居民健康的责任,虽然有过辛苦,也有过难耐,但坚持下来,我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正如诗人陆游所说:“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在为大家的付出中锻炼自己、磨砺自己,我们才能更加接近老百姓。宋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进行实践,巩固自身理论基础的同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劳动中磨砺自己!

  以苦为乐,收获成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剂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事实也证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成长。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才能练就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当以后再来回首自己的青年时代,必将真心感谢苦难、感谢困境,正是因为吃苦励志,苦尽甘来,苦出成就,苦出硕果,苦打开了新的大门。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我坚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新一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一定能够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姓名:高雪莹

  工作单位: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