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i分享”征文选登(23)在传承中凝聚力量 真抓实干推进湖里跨越发展

2020年11月10日 16:07 来源:厦门理论在线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这三本采访实录,从不同角度回顾了总书记福建工作期间的工作经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源泉,更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我们必须要传承好贯彻好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一是要学习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总书记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无论是在厦门还是在宁德,始终将老百姓的安危冷暖记挂心间,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总书记多次到问题多、困难大、条件苦的地方和群众中送温暖、办实事,帮助宁德6个贫困县走向温饱。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东乡县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焦点地区。我们要克服疫情影响,在巩固省内对口帮扶和山海协作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加强对东乡县在人才、资金、产业、劳务等方面的协作力度,加强分析研究,精准施策,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得更紧、更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展现湖里担当、贡献湖里力量。同时,要防止灯下黑,做好本地困难家庭、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特别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关心关爱,切实帮助本地区贫困家庭、贫困百姓,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二是要学习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无论是当年与习近平同志共事过的班子成员还是工作人员,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能干、肯干、善干、实干,从不为个人计得失,只为事业发展计长远。当年,他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实际谋划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的发展战略,毫不动摇地抓当时很多人认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心甘情愿做铺就未来发展的基石。作为在经济特区发祥地工作的干部,我们要秉承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要“着眼于长远,甘做铺垫之事,甘抓未成之事”,按照《推进“岛内大提升”三年行动规划》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方位对标深圳南山区的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通过强化项目调度、强化投资拉动、强化企业服务等实际动作,实现逆境发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增强后劲、转危为机,提升湖里对发展资源的磁吸效应,为新增长点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三是要学习总书记敢于担当的作风。总书记刚来厦门,在1985年11月的市委常委组织生活会上说:“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来勉励自己,地位变了,作风不能变”。当时的厦门,发展底蕴薄弱、建设尚未起步,任职伊始想到的就是发扬优良作风、担起特区发展重责,体现出了强烈的使命追求和责任担当。当前面对国境环境变化、国内外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影响,我区要实现“GDP半年负转正、全年8%”这一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要按照市区两级关于“岛内大提升”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实施产业升级专项行动,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升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积年痼症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切实把问题摸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把症结找准确,始终围绕如何提速、破解、创新、推动发展去谋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二是要抓好要素保障。用好 “六必访”“五个一”等政策及机制,在政策上,要逐项细化落实举措,因企施策,精准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在服务上,要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服务机制,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三是要培育创新资源。在现有的产业空间资源上谋划科创型企业布局,把工作做到位、政策用到位,吸引一批、培育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的科创型企业和优质科技人才。进一步优化提升目标定位、产业重点、人口规模、空间布局、管控标准的规划研究,找准各自的发展思路、动力机制、发展路径、载体抓手,真正使创新资源成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湖里区政府副区长 陈仲谋

  作者姓名:陈仲谋

  工作单位:湖里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