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系列报道

2018年12月29日 15:16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理论工作如何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2018第四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举办,业界大咖带来满满干货

  

▲2018第四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

  

▲与会嘉宾认真聆听。

  

▲现场精彩的演讲吸引嘉宾拿起手机记录。

  

▲“新媒体与理论深度融合的困境与出路”圆桌论坛。

  本版文/本报记者  何无痕

  本版图/本报记者  黄  嵘

  学界人士、媒体“大咖”和理论界人士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理论工作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话题。昨日,2018第四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在厦门宾馆拉开帷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肖贵新,中宣部理论局王佳菲副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志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日报社社长江曙曜,省委宣传部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副省级城市、全省各地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我市理论界和媒体代表共150人参加论坛。

  论坛共一天半,昨日上午由四位嘉宾进行主旨演讲,下午则进入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一同就新媒体与理论深度融合的困境与出路展开讨论。同时,本届论坛还运用新媒体方式进行现场直播。今日还将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会诊式指导。论坛上,演讲嘉宾“干货”不断,佳句频出,大家纷纷记录下心得体会,表示收获满满。

  本届论坛主题为“理论工作新媒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市委宣传部主办,厦门日报社承办,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厦门新新媒体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观 点

  融媒体建设进入“下半场”  坚定信心最重要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光明网董事长

  陆先高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引起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全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进入新时代以来,《光明日报》一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昨日,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以《融媒体创新理论传播形态》为题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陆先高认为,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而融媒体建设在经历了“打好基础、迈开步子”的“上半场”之后,已经进入追求深度融合、强化内容建设的“下半场”。

  既然已上了“战场”,怎么打场漂亮的胜仗呢?陆先高以《光明日报》在融媒体领域的探索为例,“思想理论融媒体传播工程”、“学习时刻”栏目 、“理论慕课”、依托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平台——“光明小明”推出的“AI学习通”上线、2014年5月启动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截至目前已举办82场活动……

  他认为,不仅要打造最新最全的网上思想理论数据库,还要推动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体系建设,推动主流专家学者上网发声,引领思想理论网络传播。

  陆先高说,新媒体与理论工作有新的产品形态和传播方式,它是开放式的,包容性极强,可以一直往里面“加料”。他笑称,他们幸运的是够“傻”,“方向对了,埋头苦做,做出了一点成绩。”

  最后,陆先高表示,对于主流媒体来说,不忘初心很重要。同时,坚定信心更重要。

  要有个性 不仅做到有料也要有趣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媒体一部主任

  李  响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作为主流媒体,作为新华社融合发展先行军,充分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不断创新理论工作宣传新模式。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媒体一部主任李响就《在守正中履行使命 在创新中实现突破》的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守正”,在李响看来是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守正非常重要。”李响表示,新华社始终坚持“守正”,将理论的厚度与新媒体相结合,以创新方式传播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重大主题,从而不断推出现象级的融媒体产品。

  现场,李响为大家播放了微政论片《真理的味道》、动漫MV《一带一路 世界合奏》、《十九大报告速览》、动新闻《水彩手绘带你走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沙画新闻作品,直观地展现了一系列极具创意的现象级融媒体作品,此外,他还在现场展示了新奇的AI虚拟主播,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给本报新媒体的作品“点赞”,“我也注意到厦门日报的同行推出微视频节目,用说唱形式介绍厦门,这个跨界的探索让我印象深刻。”李响说。

  同时,李响还展示了新华社适应移动化趋势,创建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等平台,承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自主掌控主流舆论阵地,并在第三方平台也加大布局。

  “互动”,是李响频频提起的第二个关键词。新华社的“刚刚体”,便是极好的例子。9个字标题,全文40字,3个编辑,却在10分钟阅读量就突破10万。李响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虽然新华社作为国社形象存在,但他认为,在实际运营媒体公号时一定要有个性,不仅做到有料也要有趣,才能引发大家的互动。

  现场,李响还播放了一段新华社驻伊拉克记者在伊拉克发起的直播报道,这位驻地记者站在装甲车顶,拿着手机就做现场直播,把战场的感受直观的带给观众,引发了大家的强烈震撼。

  与其转变思维 不如拥抱新媒体基因

  重庆日报社编委

  理论评论部主任

  “理论头条”负责人

  单士兵

  重庆日报社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理论头条”负责人单士兵则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理论传播带来的机遇》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他认为,受众在哪里,党的理论就要传播到哪里,但是探路的过程很有挑战性。他表示,最关键的是,偌若制度已经迈入“相融”阶段,而思想观念却停留在“相加”阶段,再好的点子,恐怕都难以落地生根。面对“融易合难”“融而未合”的难题,单士兵说,在目前,互联网的语言和血液已写入年轻一代,与其试图改变传统固化的思维,不如拥抱新媒体基因。

  单士兵表示,从去年开始,重庆日报以“互联网+理论评论”为突破口,逐步打造出“一端一报一网一号”的四维一体理论评论传播平台“理论头条”,探索党报理论评论传播大众化、通俗化、网络化、移动化、可视化的新路径。在内容生产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紧贴热点评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保持定力,站稳立场,敢于亮剑,正本清源,体现了党媒的价值担当。在呈现形式,全面拥抱互联网思维,大量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基因植入到整个平台的运行体系,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理论头条”的发展方向是要真正走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写作的理论评论工具化传播平台,为重庆日报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做出有益探索。

  正能量成为爆款的核心主体

梨视频

华南大区总编辑

黄志强

  随着宣传渠道和平台的不断融合和提升,简便快捷的操作、自由个性的表达、交互性,让短视频一夜之间获得了庞大的流量和吸附力。短视频日益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理论工作如何借助短视频进行宣传,也成为媒体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梨视频作为中国领先的资讯类短视频生产者,在国内短视频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昨日,梨视频华南大区总编辑黄志强也来到现场,以《短视频的变与不变》为主题进行分享。

  黄志强表示,如今,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要更多去聚焦受众在想什么,痛点是什么。“用户千人千面,对信息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黄志强说,因此,他认为,梨视频的成长之路始终伴随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一是如何高效生产有效内容,二是如何让用户高效获取有效内容。

  同时,他也给出了梨视频的两个关键词:真实资讯、热点事件。他认为,介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生产模式的变化,如今,梨视频日均生产资讯已达到1500多条,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短的视频能够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黄志强给出了答案:15秒。黄志强认为,要多用减法,必须在前15秒留住人。而短视频展示的所有内容都要适配手机,短视频就必须做到“极短”,不要生产过多起承转折、无效的空镜头。此外,他指出,要进化生产方式,让触角先“飞入寻常百姓家”,拓宽内容边界,更关注人性、画面感染力、能否提供常识与谈资。

  但在变的同时,却也有很多“不变”。黄志强说,自己“万万没想到”的有很多,比如正能量和爆款的关系,并不是对立而是共生,甚至正能量的故事反而是爆款的核心主体,他认为暖心故事励志故事是人们的“刚需”,用鲜活的细节,动人的故事,看到平凡人背后的平凡之光。

  声音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肖贵新:

  一个积极作为

  敢于担当的

  创新实践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迅猛发展,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理论工作也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理论工作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如何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机遇,更好地推动理论工作时代化和大众化?

  厦门理论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最新动向,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就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如何深度融合,率先全国举办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引领这一话题持续产生全国性影响。从2015年开始,“厦门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广泛邀请全国知名理论专家学者,中央媒体、全国性大型网络媒体代表,以及全省各地市理论界人士,汇聚一堂,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思想观点,凝聚更多共识。可以说,“厦门论坛”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坚实的理论内核、植入新媒体基因的创新成果,是一次理论工作者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创新实践,是一个线上线下结合、业界学界互动的创新平台。回顾过往三届“厦门论坛”,从论坛上的观点交锋,到实地考察的务实作风,从参会对象的不断扩大,到合作项目的签约落地,“厦门论坛”不断突破自己,不断茁壮成长,正向着新媒体与理论工作深度融合“风向标”的目标大步迈进。

  衷心希望“厦门论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深化交流,不断创新突破,不断结出硕果,努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戴志望:

  推动论坛成为

  全国风向标

  正是全国的学界和业界人士的鼎力支持、积极参与成就了厦门论坛,正是各种精彩观点的碰撞、各种创新个案的展现丰富了厦门论坛,正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务求实效的探索拓展了厦门论坛。

  本届论坛,我们在保留主旨演讲的基础上,增加了圆桌论坛、专家会诊环节,就是想让各位嘉宾更深入地交流探讨,为厦门、福建乃至全国的新媒体与理论工作的深度融合奉献更多真知灼见。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厦门论坛成为全国新媒体与理论工作的风向标,同时以厦门论坛为抓手,加快推动项目化进程,用一个个具体项目,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让理论走进千家万户、在网上网下开花结果,真正实现理论工作时代化、大众化,发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我相信,第四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的举行,一定会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增添强劲的新动力。

  特写

  融媒体时代 依旧是“内容为王”

  圆桌论坛上,嘉宾们探讨热烈

  在昨日下午的圆桌论坛上,嘉宾们纷纷展开热议。如何把“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地说出来?新媒体与理论工作深度融合,如何充分发挥平台建设、创新传播、技术迭代、人才培养作用?针对年轻人,理论工作新媒体传播有什么新的招数?重庆日报社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理论头条”负责人单士兵作为特邀主持人,引导大家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融媒体时代,依旧是“内容为王”,这是嘉宾们一致认同的观点。深圳特区报时评理论部主任金文蓉认为,其实理论工作的话语体系与新媒体的话语体系并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读者不再仅仅针对会玩新媒体的人,而是面向大众,理论工作的存在是有必要性的,没必要转变话语体系。”她认为,选题角度很重要,要让理论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一步是内容接地气,第二步是语言接地气,“真正的理论大家不会用生僻的语言,选题要契合老百姓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上再谈理论工作与新媒体的融合。” 金文蓉说,新媒体给了更多的选择,而不是给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大军”负责人阙庆安认为,专家深入基层的了解、调查研究需要花很多时间,新媒体理论工作者要生产好的内容,就不能只关在书斋里面。湖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红斌以他们打造的产品“湖里文化地图”为例,认为群众的心态很重要,要用群众都能接受的载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理论,让他们自觉接受,而不是硬性灌输。海沧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欧阳丽娟表示,如今已到了融媒体“下半场”内容强化的阶段,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团队,生产优质内容,“内容为王,最重要的是抓住人心。”

  在理论工作的新媒体传播上,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认为,传统行业出身的理论工作者应该拥有信心,“我们可以看到,从事理论工作的机构媒体到个人,长时间接受的理论训练最终都会在新媒体产品上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而这种技能是短时间的团队和机构无法胜任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充分发挥在思想理论方面的经验,好好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