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大咖分享金点子 给理论工作插上智慧翅膀

2019年12月07日 14:22 来源:厦门网

厦门高校思政课老师集中分享运用新媒体思维的教学成果。本组图/本报记者 黄嵘 摄

  厦门网讯据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陈雅真)昨日,为期一天半的“2019·第五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在厦门宾馆圆满闭幕。来自全国的理论界专家学者、新媒体优秀代表、各级各部门的理论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在一场主论坛与两场分论坛中,深度探讨了“理论工作与新媒体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及前景展望”的主题。

  三场论坛精彩纷呈

  此前在5日举行的主论坛和首场分论坛,六位学者“大咖”从理论工作在传播领域的各个环节,包括平台建设、内容创新、渠道拓展等方面,通过主旨演讲发表独到见解,深入浅出带来观点与巧思:在媒体快速融合发展的阶段,需要建设主流媒体的自主可控平台和数据库,留住用户以打好理论工作的基础;而理论内容也需要拥有与其相适应的创新形式,如短视频、H5、手绘插画等创意迭出、交互感强的产品,更容易获得受众;在内容表达方面,用故事思维做理论传播,但要想讲好理论“故事”,需要理论工作者悟透彻、概括精、讲明白、重互动。当然这所有的环节,都还有待理论工作者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挖掘。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上午的分论坛以“如何运用新媒体思维及技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为主题,这是论坛创办以来,首次着眼思政课堂。除邀请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震进行主旨演讲外,还邀请了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多位厦门高校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共同对高校思政课堂的探索展开头脑风暴,创新性地探讨如何有效发挥新媒体优势,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格局的课题。来自厦门高校及多所学校的思政课老师参与了论坛,并与嘉宾进行提问互动。

  论坛成长为业界闪亮品牌

  这三场论坛的活动现场,嘉宾们观点碰撞激烈、巧思“干货”满满,引发现场理论及教育工作者们的强烈共鸣,现场观众受益匪浅;主持人妙语连珠,气氛热烈活跃,观众提问、留言不断。此外,论坛还运用新媒体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同时开展现场观众互动问答。

  本届论坛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市委宣传部主办,厦门日报社承办,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厦门新新媒体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执行。昨日微雨之中,本届论坛圆满落幕,期待来年。作为“全国理论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风向标”,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新媒体界交流交融的一个闪亮品牌,来年将继续在创新、融合、实效上继续做足文章,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向上向善,为厦门发展成为“中国之治”的“试验田”和重要窗口增添强劲动力。

  【出席嘉宾】

沈震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罗文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福民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梅进禄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洪认清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彦龙 厦门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

  【特写】

  别让思修课变成“休息课”

  昨日第二场分论坛上,与会专家针对新媒体与高校理论工作展开头脑风暴

  本报记者 赵张昀 陈雅真

  昨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场分论坛“如何运用新媒体思维及技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与会专家对理论工作在高校的新媒体方向的探索展开头脑风暴。这是历届论坛以来,首次将此课题纳入其中,这也是论坛提升针对性、实效性的又一重要举措。

  【宣讲实录】

  大数据有助于更好传输正确理念和知识

  “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所以思政课堂师生间更需要交流、交融、交锋。结合智慧课堂的大数据,更能有针对性,精准地进行引导和教研。”昨日上午的分论坛,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沈震带来风趣的主旨演讲《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大数据研究》。

  “一些大学的思修课堂,变成了‘休息’课堂,学生们不看、不听、不抬头。”他说,通过智慧课堂系统,师生之间开展实时问答、收获实时反馈——这庞杂的数据事实上就是师生交流、交融的成果。“根据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各地不同的发展,也让学生的观念有着巨大的不同。”沈震说,思政教师在认识到学生的思想差异后,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教学。

  另一方面,大数据也能让思政教师从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偏差,“思政老师就是要针对这些偏差进行重点讲述和引导。”沈震将之称为师生之间的“交锋”,他认为,交锋也是一种互动,有助于更好地传输正确的理念和知识。

  他还举了个例子。“之前我给学生们出过一个题,新时代下,你对未来有哪些向往与追求?”沈震说,其中一个学生给出了“妻妾成群”的调侃性答案,这事实上也是对思政教师“交锋”应对能力的一个考验,“我当时对学生说,你的理想已经穿越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穿越到了封建社会。关于你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在课本的婚姻家庭美德和婚姻家庭法部分有专门的讲述。”沈震一番幽默的回答,起到了思政课正向价值导引作用。

  【沙龙剪影】

  全媒体时代 思政教学者要勇于“自我革命”

  “思政课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媒体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的技术和思维推进思政课教育?”作为此次分论坛沙龙环节的主持人,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王彦龙做了简明扼要的开场,点明主题。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心主任罗文,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福民,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原政法学院副院长梅进禄以及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洪认清分别针对主题进行了分享,也都获得了在场理论及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和点赞。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思政课要以革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大趋势,因此思政教学者要勇于“自我革命”。

  梅进禄说,无论是及早学习和运用新媒体的技术,还是充分开拓课堂视野,都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素质和质量的途径,其实就是用“自我革命”的方式,实现课堂“内容为王”。

  具体到课堂教学方面,罗文介绍了厦门大学在慕课、课堂派等辅助软件方面的运用尝试,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也成为如今思政课的好形式。罗文认为,思政教师要善用工具,积极融合新技术手段。

  洪认清也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的尝试。“在校园网络平台,我们设置了‘吐槽小版块’,让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在微信公众平台做了‘青春榜’,以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

  王福民认为,思政课教师尤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收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的重大问题,“课堂上,老师就要对这些问题提前进行收集、弄懂、了解,再科学、深刻幽默地为学生做解答。”

  沙龙最后,王彦龙做了总结。他说,首次将这个课题纳入论坛之中,就是希望通过讨论,打破新媒体和传统思政教育之间的藩篱,拆掉一堵堵墙,找到足够好的方法和平台,用柔软的身段进行理论宣传、思政教育,“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理论的力量和信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