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纪实

2018年10月29日 10:01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筼筜湖风光。(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鹭江道。(本报记者 张奇辉 航拍器摄)

  【开栏的话】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作为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的那样,历经四十年筚路蓝缕,已经成为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如果说,厦门是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的缩影,那么,中心城区思明区的生动实践就是印证厦门改革开放的鲜活样本。从今日起,思明区委宣传部携手本报开设“幸福靠奋斗,思明再出发”大型系列报道,展示思明区在这场伟大变革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追风逐浪、勇立潮头的奋斗历程,展示思明干部群众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幸福思明的经验做法,以及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体现的思明担当、作出的思明贡献。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吴晓菁 吴燕如

  通讯员 夏思萱

  金色十月,散发着收获的喜悦,撒播着未来的希望。鹭江之畔,温暖而绚烂的阳光为厦门这座滨海城市镀上了一层微微的金色,绽放迷人光芒。

  矗立东海之滨的思明区,乘着改革开放奔腾不息的浪潮,心无旁骛地奏响着一曲波澜壮阔的发展乐章。

  大潮奔涌逐浪高。从昔日海防前线小城里的中心城区,一跃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2017年更是一举站上世界舞台,成为举世瞩目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主会场。

  40年砥砺拼搏,40年破蛹成蝶。回首改革开放历程,在追风逐浪、先行先试中,思明区镌刻下一串串探索印记,创造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思明经验,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全市具有领先意义和样本意义的改革创新案例,涵盖经济、民生、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等领域。

  肩负新时代的新使命,思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奋楫争先,阔步前行。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幸福靠奋斗,思明再出发,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一代又一代的思明人蹄疾步稳、接续奋斗,擘画好改革开放的“思明篇章”,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继续体现思明担当、作出思明贡献。

  改革有力度

  激发发展磅礴动力

  俯瞰思明区海岸线,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现代城市景观融为一体。鹭江道、会展北、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高楼大厦连线成片,竞相迸发经济活力,奋力书写中心城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华丽蜕变。

  历史常常因为改革创新走出全新的局面。

  时间倒回到2003年10月。同样是一个金秋十月,厦门市大胆创新,实施区划调整,鼓浪屿、开元、思明三区整合为新思明区。

  整合用地功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集聚、提高整体竞争力;精简行政机构,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推进社区建设,强化城市功能……三区整合对于新思明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毋庸置疑的积极影响。

  这是厦门发展战略上的一次重大调整,这也掀开了思明区发展史上全新的篇章,这个年轻的城区开始在中国经济版图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改革传奇。

  以改革促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思明区进一步梳理发展思路,明确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路径,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培育壮大,这片土地开始源源不断释放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如同一只浴火而生的凤凰,全新的思明成为推动厦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加速器。15年来,思明区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对其发展路径做了最美诠释: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67.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321.9亿元,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31.2亿元,跃至2017年的224.4亿元。

  以创业者的激情融入改革开放的大潮里,思明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都实现高平台的新飞跃,以富有成效的实践与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1+1+1>3”这个当年整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的正确性。

  伴随着三区整合,各街道、社区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思明区共设十个街道,各街道各有所长。就像一双手的十个指头,虽然没有一般齐,但一旦握成拳头,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多年来,十个街道你追我赶,优势和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调动,财力持续增强。

  以全市地域面积最小的中华街道为例,这个由原思明、中华和文安三个街道合并而成的街道,面积仅1.6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每平方公里财政收入高达8.9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一切寻常,自有不易。结合改革发展实际,思明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让经济运行更加规范,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企业手指轻轻一按,剩下的事我们来办”。这句思明区公开提出的口号,早已家喻户晓。多年来,该区不断完善企业服务,不仅于2012年成立大陆首家生产促进中心,更在2016年整合全区资源,重磅推出思明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所有区级审批和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全力助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放管服”改革先手棋作用,思明区坚持改革导向,全面推进“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跑多趟”事项比降71%,“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8%,以政府权力的“瘦身”,为全区改革发展增添了新动力,释放了新活力,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经过十五载的努力,思明区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早已领先省内各区。

  深化改革的号角响彻云霄,思明区的发展踏上了新征程。

  “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饱含深情的赞誉,为思明区新时代的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站在新起点上,这个中心城区正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幸福思明。

  善弈者谋势。走进新时代的思明区,正身负百万居民的期待,用现代化眼光和国际化视野来审视发展,用一项项创新之举,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激发出磅礴的发展动力。

  发展有高度

  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

  当历史的镜头一幕幕缓缓摇过,人们发现,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魄力与创新突破的精神,早已写入思明区这座城区的基因。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思明区勇于改革创新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不断孕育着的希望与憧憬。

  自省,而自知。三区整合后的思明区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空间有限,可供开发的土地所剩无几,如何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思明区从未停止过对中心城区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空间发展的限制,思明区决策者们立足区情,精准定位:只有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发展第三产业,向空间要效益、向土地要效益,才能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东方第一缕阳光投射到厦门岛东岸时,鳞次栉比的总部大厦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当我们仰望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一栋栋总部大厦的英姿时,不得不感叹:决策者高瞻远瞩的规划。

  安踏、特步、匹克、九牧王……作为思明区第一个成片开发的总部企业聚集区,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自2006年建设以来,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知名品牌企业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纷纷入驻,办公员工三万多人。

  实际上,早在2003年三区整合之后的思明区就敏锐地发现总部经济潜藏的巨大发展能量,富有远见地提出要将总部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作为厦门总部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思明区一路摸索着前进,一步一个脚印,从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建设起步,到以楼宇经济为抓手,再到抓总部经济,思路逐步清晰,政策逐渐完善。

  没有创新为动力,转型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自2005年至今,思明区不断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共出台、修订了十多个总部经济相关扶持政策。例如,2005年出台的《思明区关于鼓励厦门市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厦门市第一个关于总部经济的扶持政策。

  作为“领头羊”的总部经济拉动思明区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今,思明区已建成商务楼宇154幢,纳税过亿元的楼宇22幢。

  改革推动发展,发展促进改革。近年来,紧扣“高端、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思明区确立了“1+6”主导产业发展路径:以总部经济为火车头,以金融、商贸、旅游、会展、文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六轮驱动。华润、美团点评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地,美图、美亚柏科、美柚等一批本土企业发展壮大,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软件园二期、龙山文创园等园区载体聚集效应不断凸显,石材展、佛事展等大型国际性展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思明区又该如何奋勇争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思明区探寻跨越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金钥匙。

  与神州优车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引入目前国内成长最快“独角兽”企业瑞幸咖啡全国总部,估值达10亿美元;与美团点评达成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十点文化等新转规上企业高速增长;海峡联合影业正式落地,影视协拍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思明区正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优的中心城区突破发展之路。

  培育更强竞争优势,积蓄更深发展后劲。如今的思明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综合发展环境上持续发力,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有机统一起来,提高思明质量、思明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治理有深度

  铸就高品质精致城区

  一城春色半城花,幸福思明入画来。

  一座城市要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名片,才能令人记忆深刻。作为旅游城市厦门的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无疑是思明区拥有的独特区域气质。

  这里有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这里有镌刻百年历史的南洋风情骑楼中山路,这里有最厦门的老城区市井气息,这里亦有充满国际范的官任国际社区,传统现代交织,新旧元素碰撞,一切融合得恰到好处。

  有学者说过,一个城市只有保持它固有的特色,在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上不断塑造和美化自己,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如何保护并利用好历史的馈赠,始终是思明区思考的课题。

  在主动迎接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挑战中,思明区通过理念创新、手段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开创性探索。

  思明区城区空间有限,相当一部分还是老城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设施功能老化,大批老化建筑物和设施需要修缮。同时,人口的增加、游客的剧增,更是对城市治理提出了高要求。

  在推动城区有机更新中,思明区始终坚持与产业升级、环境改善、文化保护有机结合,延续城区文脉,留住乡愁,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貌等要素融入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城区内涵。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海边小村溪头下蜕变成为“最美婚纱村”,成为口口相传的美谈。铺设红色沥青路面、设置市政消防栓、更新路灯,改造景观节点……一场改造提升让溪头下“脱胎换骨”。每天,从各地慕名而来的一对对新人来到溪头下,感受这里无处不在的浪漫和舒适,定格下一个个甜蜜的镜头。

  生动的样本还有许多:曾经的龙山工业园区经过改造提升,摇身一变成为思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摇篮;城中村曾厝垵华丽转身“中国最文艺渔村”;还有,中山路百年老街历史风貌再现,“活态博物馆”沙坡尾历史文化街区被外媒赞誉,一批老旧小区得以“重生”旧貌换新颜……

  2017年,思明区完成厦港新村等5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绿化美化景观287万平方米,完成中山公园、祥滨路街心公园等13处园林提升,城区颜值不断刷新。

  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在打造高品质城区的路上,思明区孜孜以求、精雕细琢,创新的脚步不曾停歇。“城市家具”理念更深入地渗透到城市建设与管理中。

  “城市家具”是指城市中各种户外环境设施。之所以被称为“家具”,是因为它蕴含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憧憬,户外场所能像家一样方便舒适。

  就像是在装修和打扫自己的家一样,思明区以此为理念,提升精细化建设与管理水平,运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城市”手段,可调式防沉降井盖等新工艺,让改造成果更精致、更长效。从思明老城区地块少、车流量大、电线缠绕、多杆林立等问题入手,大力推进路面修复、管线缆化下地、多杆多箱合一、城市小品等城区街景系统性综合性改造。

  去年“文明创建随手拍”机制被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今年又创新推出文明创建“片长制”,把精细化管理不断向纵深推进。时下,思明区又在总结鼓浪屿“大城管”经验做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

  更好,还要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思明区看来,要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标准、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要求加快城市转型,努力推动城区发展向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转变,让城区更加美丽。

  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民众精神更加充实。

  文明有礼思明人的风采,借着厦门会晤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绽放世界舞台。居民群众热情好客、谦和礼让,展示了文明友善、宾至如归的最美风尚。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思明区连续五届蝉联“全省文明城区”,在文明创建中走前头、做示范。晨曦公益服务队、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蓝天救援队等品牌志愿服务团队成为响当当的名片,一批先进典型、品牌人物故事成为美谈。在文明宣导中,思明区还率先全省设立党员志愿者App,引领全民共同提升城区文明底色。

  民生有温度

  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古人有言: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有了民富、民乐,社会就会和谐稳定,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思明区一直是市民眼中的幸福城区。这个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是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把真金白银投入到民生保障中,让广大群众最大程度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财政支出中的民生投入占比无疑是最好的注释:思明区每年的民生投入占比不断递增,占财政支出比重均超过70%。2017年民生保障支出64.25亿元,占总支出的76.4%。

  民生钱舍得花,更要花得好,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民生“刀刃”上。从区情实际出发,思明区以不断完善多层次、普惠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指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全面推进,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民生跟着“民声”走。地处中心城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空间有限的思明区面临着教育、就医等民生带来的问题。如何找到破题之道,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思明区大胆探索,坚持问题和民生双导向,持续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民生基础设施等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用真心解民忧,在群众需要的每个角落发力,努力让群众感受幸福思明的温度。

  爱心超市、安康计划、圆梦助学等一批关乎长远的民生品牌强而有力地诠释了思明区“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的为民情怀。全国首创的“爱心超市”被誉为“新时期慈善事业的新模式,政府帮困工程的重要补充”,荣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2017年,思明区创新采取“信息共享+精准帮扶”模式,兑现就业补贴1.67亿元,新增就业5.2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4.7万人次。提高低保标准,发放圆梦助学、安康计划等各类救助款6600万元,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思明区审时度势,深化医改工作,提升医疗服务。2015年,思明区率先在全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影纪录片温情记录了思明区鼓浪屿和莲前街道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成为厦门医改的生动缩影。

  2016年,思明区率先在全市启动精准帮扶工作,每个街道为帮扶对象定制帮扶台账,通过开展就业培训、解决就业难题等举措,让帮扶对象自主脱贫,从单纯“补血”转向“造血”。中华街道盲人王伟俊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街道还给他设立了专属按摩工作室,孤苦无依的他得以重见“光明”。

  全省首创为重度视力听力残疾等特定群体购买出行陪护服务的政策,让残疾人朋友生活更有品质;通过学校改扩建、优化布局,腾出黄金地块新建学校等不断增加学位,努力缓解入园难、入学难问题;加快推进区级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社区卫生、养老服务站“两站合一”……

  每一年,都有“民生大礼包”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每一年,都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一个个民生指标的积极变化、一项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地,一个个民生工程的不断落实,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在这个洋溢着满满幸福感的城区里,文化更成为幸福生活的精神滋养。思明区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为群众幸福加码。

  当你游览鸿山公园、万石植物园时,可以通过文物寻根之旅了解历史文化;当你在老城区闲逛时,可以邂逅一场闽南曲艺文化大餐,感受闽南文化的无限魅力……思明区找准特色,打造闽南曲艺汇、成立全市首支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开展“思明杯”南音大赛、沙坡尾“送王船”等活动,深入推进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思明区还完成全区31处红色文化旧(遗)址挂牌立碑工作,启动思明区红色剧场,红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时下,还在火热上演的“夏季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和市民文化节,每年都为群众送来丰盛的文化大餐,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品牌。 精心打造的91家社区书院,课程覆盖老中青少幼各个年龄层,让市民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协商议事,更可以参与社区治理,受益市民逾39万人次,占全市比例约为50%。

  幸福靠奋斗,思明再出发。新时代的思明区继续用一件件好事实事让思明人的幸福更有质感,使“思明生活”让思明人满意自豪,让外地人羡慕向往。

  逐梦前行,铿锵足音。这个沉淀着创新与开放基因的幸福城区,继续用“改革”这一如椽巨笔描绘着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