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大考淬炼 提升治理能力

2020年06月16日 09:46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核心提示

  6月10日上午,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行政学院进行“政策访谈”互动式教学,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厦门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中的做法、经验,围绕如何推动厦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研讨,大家认为,此次疫情“大战”“大考”,厦门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经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各项工作“先一步”“快半拍”,充分说明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厦门要坚定信心、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创新时代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

  图为教学互动现场。

  6月10日上午,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行政学院进行“政策访谈”互动式教学,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厦门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中的做法、经验,围绕如何推动厦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交流讨论。

  本次互动式教学,由主旨演讲和学员互动两个环节组成。访谈嘉宾思明区委书记廖华生、厦门大学闽江特聘教授于文轩,市委党校第35期厅局领导干部进修班、第58期处级干部任职班和处级干部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参加。

  通过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厦门经济特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要在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上当排头兵、做示范。此次疫情“大战”“大考”,厦门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经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各项工作“先一步”“快半拍”,充分说明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厦门要坚定信心、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创新时代厦门发展新优势。

  本次互动式教学由公共管理教研部组织实施。

  本版文/本报记者 黄伟伟

  本版图/本报记者 黄  嵘

  廖华生

  主旨演讲1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按照教学预先设定,廖华生分工的演讲题目是《厦门社会治理》。开讲前,廖华生自谦为“生产队长”,除了谦逊的性格使然之外,这种主动“下沉”,从基层的视野切入宏观命题,更接“地气”。

  “探讨厦门社会治理具有范本意义”

  廖华生先从更高的站位,分享他对推动厦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意义的体会。他先抛出一个问题:“金砖会晤”为什么会选择厦门?他认为,和“北上广”等在国际上知名的城市不同,厦门几乎没有前者的历史积累,是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厦门在“金砖会晤”让世界“惊艳”,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典范代表城市,“值得每一个厦门人和厦门干部自豪”。从这个高度上说,探讨厦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范本意义。

  在提升和强调意义之后,“生产队长”迅速回归实践和操作层面,他又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制度是好的,尤其通过此次疫情,制度优势“妇孺皆知”,但是,为什么好的制度,执行起来效果不一样?由此,廖华生以思明为个案,在制度执行层面,和大家分享他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我是CSO”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经济是基础。廖华生首先就招商引资来介绍思明是如何“执行”的。他说自己给客商的微信名片上,注明的身份是“厦门市思明区CSO”,“S”是 service,也就是首席服务官。这一称谓不但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识别度,而且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理念,干部就是要做好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上半年,思明一些“三高”企业产值逆势增长,为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提供了强大支撑,就和干部“倾情、倾智、倾力”做好服务息息相关。

  “远亲不如近邻”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廖华生认为,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来调整治理方式,发掘“远亲不如近邻”的意义内涵,实施“近邻”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搭建平台,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共同管理小区事务,共同享受小区治理成果,实现“千户访、百事帮”最后达到“万家和”。

  “让动车跑遍每个角落”

  以往谈工作执行,总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廖华生认为现在这个要改,更要释放内生动能,激发每个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就像动车车厢自带动力一样,“每个街道每个单位的干部要带头让这节车厢往前跑”,整个“动车组”才跑得快跑得赢跑得稳,才能把工作真正落实落细,显示出制度的实效。

  于文轩

  主旨演讲2

  精细化是城市管理的要义

  于文轩教授是公共管理博士,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10多年,对中国和新加坡公共管理问题都有一定研究,他的主旨演讲内容是“新加坡城市治理之道”。

  于文轩先给大家展示了两张图片,内容是新加坡“烟民”在户外公共场所,自觉站在用黄线标识的“吸烟区”内吸烟。于文轩由这一“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展开,分析厦门和新加坡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各自特色,探讨互相借鉴的各种可能。

  于文轩认为,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处理政治与行政关系。政治是公众利益的表达,行政是公众利益的执行,两者之间的张力,决定一国公共管理的特质,两者的平衡,就是公共管理的绩效和表现。正因为有这种张力和平衡的存在,城市的管理才必须注重精细化。新加坡在城市管理方面比较注重科学精准设计,兼顾各方平衡,这都值得厦门借鉴。

  主持人:张婷

  【互动访谈】

  精准简化是有效执行的前提

  吴少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很多学员来自基层一线,对疫情期间的“双战”经历,特别有感触。学员吴少鹰提出,总体上看,厦门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是得了高分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该如何就此补齐社会治理短板?

  结合思明的实践,廖华生认为,疫情发生得比较突然,但是中央和省市反应非常快,密集出台一些政策措施,这就又回到演讲提到的核心关键,怎么执行到位。思明的经验是先在区这个层级认真消化这些政策,把实际情况和困难“揉进去”,给出操作步骤,变成任务清单,再交给基层干部。这样,大家拿到的是“傻瓜机”,知道按钮在哪,就能迅速落实。还有就是用科技赋能防控,并且实时发布权威消息,时时在线答疑解惑,最大限度保证治理执行效率和效力。

  于文轩说,在疫情发生之初,即便是公共管理相当先进的新加坡,准备也相当不足,甚至给出了很多事后看来是错误的指令。和新加坡相比,厦门的防控措施及时准确有力,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领导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体现了政府主导和社会协同的高效耦合。

  要想执行好,就要有担当

  刘宏宇

  一手送瘟神,一手迎财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都要硬,这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学员刘宏宇问,在疫情防控时期,第三产业如何实现“回暖”和发展。

  廖华生回答,思明区第三产业比重达到90%,第三产业又是靠流量支撑的,受疫情冲击特别大。因此在疫情防控之初,思明就抢快抢早,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通过科技赋能健康管理等措施,想方设法尽快复工复产。但是提早做是有风险的,所以必须把责任扛在肩上,在科学研判形势的基础上敢于担当作为。复工复产第一天,思明复工率比全市高了23个百分点,返岗率比全市高了12个百分点,为第三产业和其它产业迅速“回血”打下基础。在特殊的时期,就要有特殊的担当,但是前提一定要结合区情实际。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出路

  黄维津

  民生热点,往往也是社会治理的难点。学员黄维津问,如何在就学就业等民生热点问题上强化社会治理能力。

  廖华生坦承,这确实是一道难度极大的治理考题。从就学来说,以一年级为例,思明区每年学位缺口在2000个左右,在2023年,也就是二孩入学的第一年,会达到高峰,缺口达到5000个左右。目前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扩大供给,比如楼层架高,柔性释放音乐美术教室等,但牵涉到一些条规限制,操作难度大。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民生难题,根本出路还在于加快高质量发展,比如深化“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在发展中科学配置各种资源,逐步解决民生问题,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学员观点】

  守正创新 推动侨联事业发展

  ●第35期厅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  潘少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辟了中国之治之新境界。通过深入学习,更加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要更加自觉地把侨联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把为侨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永葆生机活力。

  新时期对侨联提出了新要求,侨联的工作对象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守正不渝、创新不止,增强主动应变、积极求变的决心,做深做实凝心聚力的工作。

  以改革促发展,着力推进侨联改革,坚持“两个并重”、“两个拓展”,创新为侨服务的理念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海外侨胞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有效制约监督权力运行

  ●第35期厅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 黄炳文

  权力运行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是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纪检监察机关应当聚焦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履职尽责。

  一要保障制度执行。认真履行“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要适应改革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体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做实做细监督职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

  三要推动完善制度。推进“四个监督”协调衔接,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为加快新机场建设献智出力

  ●第58期处级干部任职班学员  林剑元

  一是要学出坚定信念。在学习中加深理解,深刻认识“中国之治”的大智慧大逻辑大优势。

  二是要学出担当作为。把习总书记在北京新机场调研时提出建设“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作为厦门新机场建设的初心和使命,落在行动上,担在肩膀上。

  三是要学出务实作风。把建设一流机场的初心使命转化为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切实在新机场要素保障、前期报批和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推进中展现厦门经济特区干部应有的作为和风采。

  切实提高统计治理能力

  ●第58期处级干部任职班学员  黄清凌

  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强化统计监督职能,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从制度上加强统计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统计体系。

  密切结合实际,确保统计质量。结合“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加强数据质量监控,健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注重关键指标监测。坚持专题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业务技能与综合知识同安排,提高统计治理能力,做到“应统尽统,统必合规”。

  让老百姓多享制度优势红利

  ●第58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林炜臻

  要紧密结合政研工作实际,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穿到做好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研究咨询等重点工作中,切实为市委决策提供高效有力的服务保障。要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做好下情上传工作,通过调研报告、决策建议等形式,及时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报告市委,力争通过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制度成果,切实让全市老百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享受到更多红利,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配置好机构编制资源

  ●第58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李忠

  在学通弄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指导和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作为机构编制领域的干部,就是要做好机构编制资源作为政治资源的配置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架构,不断健全部门间协同配合机制,科学合理划分不同层级之间的权责边界,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助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提升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服务水平。

  【学员声音】

  兰贵兴(第35期厅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作为排头兵,厦门经济特区应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自觉把地方立法工作放到党的全局工作中来思考、来谋划,努力成为“中国之治”的“试验田”和重要“窗口”。

  姜 瑞(第58期处级干部任职班):避免视野的盲区,把对标参照工作做得更实;克服思维的误区,把对厦门情况的认识理得更清;走出工作的舒适区,把对自我工作的要求提得更高。

  滕艳红(第58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我们来源于群众,生长于群众,只有把根牢牢扎在群众中,和群众成为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找准工作方向。

  【教学小结】

  互动教学的

  “三个有利于”

  ●王博

  “政策访谈”是厦门市委党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继“领导讲坛”“专家讲坛”“市情讲坛”“学员论坛”之后搭建的新平台,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积极探索。

  有利于突出学员主体地位:互动访谈式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课堂上留出了充裕的时间,让学员参与到和嘉宾的互动交流中去,赋予其平等交流对话的机会和自由发言的权利,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师资综合素质:互动访谈式教学提倡协同合作、平等交流,教师在这种相互合作过程中可以吸收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实践的素材,汲取来自学员的前沿观点和新颖看法,进而拓宽思维空间、开阔理论视野、丰富社会阅历,同时在回应学员的提问时,应变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客观上有利于“教”与“学”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互动访谈式教学坚持问题导向,过程是多样的、开放的,让学员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嘉宾、教师与学员互动,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提供更多的交流研讨机会,充分发挥学员的创造才能和主体作用,使智慧经验在互动参与中得到共享,使综合能力在互动参与中得到提升。(作者系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