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论坛】学以致用 增强主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2023年06月08日 17:06 来源:厦门日报

  【编者按】

  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更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本版特邀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学者,围绕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切实做好调查研究,进行学理阐释、撰写理论文章,力求切实把理论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增强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林婷

  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强化党性淬炼,汲取前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也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题中之义。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必须加强用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不断开创理论强党新境界。

  用好理论强党的

  重要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贯通于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从党的创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党依据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探索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进程,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提供思想指引。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党领导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生动演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以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巨大成就向世界宣誓了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可以说,党的发展历程是守正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正体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我们党能战胜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国家事业欣欣向荣的重要法宝。用好理论强党这一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能够继续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保障。

  提升百年大党的

  理论自觉自信

  理论强,强在理论本身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强在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重要理论,并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论自信,强在全体党员对理论武装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坚持,因此,理论强党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力量恰恰是源于内在深层次的理论自觉自信。然而,理论的自觉自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客观需要与主观追求的高度统一。

  理论上自觉自信,政治上才能坚定成熟。持续提升理论的自觉自信是我们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新辉煌的现实需要。同时,理论的自觉自信也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信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绝不是一句空话,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具体包含四个层面的要求:

  一是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开放性和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内在要求。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回答时代课题、贴近人民诉求,成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理论支撑。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体认。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在中国的成就中得到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中国国家成长的历程中。

  三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视和珍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上的认识是相贯通相契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基础和内在动力。

  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治国理政方针政策的拥护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之付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成功范例和重大创造。党的治国理政方针政策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国家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具体施政的安排,因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政治表现。

  与时俱进

  深化理论强党新实践

  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理论的时代,是一个产生思想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在伟大变革中不断推动思想理论向前发展的时代,新时代理论强党的要求赋予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大的责任感和更强的使命感。新时代深化理论强党的实践应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二者结合起来,将与时俱进这一方法论工具贯穿其中,探索实现理论武装与理论创新高度融合、双轴驱动的理论强党新局面。

  一方面,坚持做到党的科学理论发展到哪里,我们就学习到哪里。科学的理论从来不是封闭的,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也随着新时代伟大变革而发展。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把新思想作为奋进新征程的行动指南,不但要系统性地把握其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更要树立开放思维,提高理论素养,在与时俱进上下功夫,跟进了解理论发展新动态。

  另一方面,用实干兴邦的精气神推动理论的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工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勇气和智慧开创事业,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践源泉。

  思想是前进的灯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要求才能掌握历史主动,只有积极有为地推动历史进程发生深刻变化才称得上是历史主动。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坚持理论强党,不断提高对党和国家发展规律和大势的认识,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克服重大阻力和困难、解决重大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同时,坚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回应时代问题的主动追求,用理论强党形成最牢固的团结,依靠最紧密团结的奋斗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调查研究

  ●彭陈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作风。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调查研究怎样才能真正“兴”起来,主要在于调查研究态度正、内容实、方式多、效果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以人民为中心是大兴调查研究的价值追求和根本遵循。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准确掌握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倾听人民心声、反映人民诉求、集中人民智慧,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这是坚守践行党的立场宗旨、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

  树立问题导向

  确定调研选题

  树立问题导向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调查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牢固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向和工作导向。

  一方面,要奔着问题去,不回避矛盾。在具体的调研工作中,要到群众意见多的、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真正做到让干部群众敢反映问题,反映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等层面持续发力,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但当前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迫切渴望和现实需求,对照现实差距和时代进程,转变角色、调整思维,不要坐在办公室想问题、听对策,而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此外,我们必须确立好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立行立改、一抓到底,积极响应群众关切,以身作则、对上负责、对下负责。

  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问题导向,必须着力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结合世情国情党情,自觉运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发现问题、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趋势和规律,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在选取调研主题时,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主动求变,一以贯之地摸清民情、调查民情、掌握民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矛盾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在此基础上确定调查选题、设计调查方案和整理分析资料,从而避免和实际情况脱离的情况。

  贯彻群众路线

  深入调查研究

  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还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而把党的思想理论主张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既是调查研究的对象,也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对象。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密切联系群众并且制定科学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要将群众路线贯穿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必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全面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调查研究必须真实反映人民生活现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换位思考,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准确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对于各类基层单位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如实记录、及时汇报,进而反馈至上级部门进行充分讨论。如各级政协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综合运用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调查方法,扎实推进调查研究。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广泛邀请社会人士参与其中,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发扬政治民主优势,分析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把问题的产生根源挖出来、理清楚,把问题的解决思路想明白、想透彻。

  一切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必须汇聚广大基层群众智慧。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基层是最大的课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只有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多到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多到院内灶旁询问生活日常,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才能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真本领”,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蓄势聚力、赋能前行。

  坚持人民立场

  提升调研实效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调查研究要想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必须在实打实的调查研究中提升看问题的能力、谋事情的能力和察民心的能力,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提出切实可行的思想主张和落实方案,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持人民立场,调查研究必须落实落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细致严谨的调查研究绝不是凭经验、看材料和听汇报想出来的。如果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就不能明确我们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一件事情如何做,多到基层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多向基层人民群众征询意见,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凝聚起来,从而确保调查研究的落地生根和有效提升。

  坚持人民立场,调查研究必须见行见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不仅表明了人民生活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式和多样化的时代特点,这也要求新时代调查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历史进程,精准聚焦社会实际问题和现实生活需要,从而有效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调查研究。只有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诚心实意听民意、对症下药求实效,才能稳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切实为人民办实事的能力和本领,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发扬斗争精神

  养成斗争本领

  ●朱艳丰

  这次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全党“要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既是回望来路的经验总结,又是立足当前党的中心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着眼长远,对未来可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时所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伟大斗争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为新时代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也要看到,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从党内来看,党内存在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现象触目惊心。从国内来看,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民生保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不完善、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勇于面对的问题。

  面对这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在伟大斗争中抒写了伟大变革的华章。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通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全面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发扬斗争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越是在这种重大考验面前,我们就越是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把准斗争方向,增强斗争意志。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掌握斗争规律,注重策略方法。斗争是一门艺术,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斗争,做到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在各种重大斗争中,要准确把握大局和大势,明确斗争任务,精准把握斗争进程、判断出招时机,找准靶心、一击即中,特别是要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风险作出科学预判。坚决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求团结、谋合作、促共赢。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任何贪图享乐、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成,以软弱退让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软弱退让谋发展则发展衰。我们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全力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