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添:沿着习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 奋力书写厦门乡村振兴事业的新篇章

2020年04月03日 08:58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沿着习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

奋力书写厦门乡村振兴事业的新篇章

黄燕添

 

理论是实践的产物,思想是时代的先声。《习近平在厦门》和《习近平在宁德》以采访实录的形式客观再现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与厦门、宁德广大干部群众并肩奋斗、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那段生动实践。通过认真研习采访实录,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理解。书中许多内容,特别是采访厦门郭安民、高泉国、高泉阳等同志的篇目,对新时期进一步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现将学习中若干心得体会与读者们交流共勉。

一、在思想上感悟,进一步坚定了忠诚核心的政治自觉。书中记述习近平同志刚到厦门就分管农业农村、同安县等工作,许多事例的场景和人物我都十分熟悉,读来倍感亲切,深感振奋。从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的,是习近平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政治担当、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我深深折服。在几次反复研读中,越是仔细回味,越能深刻感受到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辉形象。在群众眼里,他坦诚朴实、亲切和蔼、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在干部眼中,他对党忠诚、善政为民、实事求是、严以律己。总书记在我们心中树立的典范,将不断推动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厦门》等采访实录,真正做到真懂、真信、真用,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始终如一地践行真理,进一步坚定理论信仰、提升忠诚品质、强化实践自觉,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强大力量。

二、在作风上看齐,进一步坚定了求真务实的干事态度。习近平同志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扎实细致,这在《习近平在厦门》等采访实录中的体现是贯穿始终的,他不仅善于以史志为鉴、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优势,更加注重基层一线的调查研究。到厦门第一年就把工作中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倾注在调查研究上,从五峰、军营到“英雄三岛”,山区海边他都走遍;转任宁德地委书记后更是系统提炼了“四下基层”的施政举措。习近平同志察实情、谋实招、靠实干、求实效,他因地制宜为同安军营村提出“山下开发、山上戴帽”“振奋精神、扶贫扶志”的发展思路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极为正确的。如今军营村早已从远近皆知的“偏僻穷山村”蜕变为闻名遐迩的“富美新农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等殊荣,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48.64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2550元,是1986年的125倍!村民们都说“总书记嘱托记心头,高山军营一片红。奋斗迈上致富路,幸福生活有奔头!”旗帜引领方向,榜样给人力量。在新时期牢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人民为先”“四下基层、重心下移”的重要要求,仍然是我们干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定海神针。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将深入调研作为前提,将科学规划作为基础,将提升能力作为关键,将马上就办作为动力,将强化督导作为保障,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

三、在行动上追随,进一步坚定了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习近平同志始终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尊重规律、善于谋划。他说,作为领导者,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着眼于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张蓝图画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这种坚定的战略定力体现在《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上,体现在“滴水穿石”精神的倡导上,体现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动上,更体现在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的谋划上。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我们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久久为功、一抓到底,必将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当前,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粮食和重要副食品供应安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坚持系统治理、长效推进,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厦门日报》2020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