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专版 优化叙事传播 传承红色文化

2021年07月07日 10:45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庄筱玲

  集美有18处革命旧址遗迹,其中14处与集美学校有关,可以说,集美学校是集美这座“红色教育博物馆”中的主阵地。面对这份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优化、创新叙事与传播模式,解决好“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讲好集美学校的红色故事,必将有助于“大思政课”入脑入心,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多种形式发掘  传播集美红色故事     

  近年来,对集美学校与闽西南革命故事的发掘、传播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扎实成效。

  整理发掘史料。2017年,集美区对18处红色文化遗存和革命遗址进行挂牌立碑。整理出书是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方式。如厦门大学出版社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6年出版的《集美学校革命史文选》《集美革命史话选编》《浔江潮涌——集美红色记忆》,2018年再推出更为完善的版本《集美红色记忆(1921—1949)》,都是关于集美学校革命历史的书本。

  举办各类活动。今年3月17日,由集美大学和集美区共同开设的“嘉庚讲堂”第一讲开讲,这是集美大学面向师生开设的党史教育第一课。4月23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与集美区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建的“嘉庚书房”揭牌,迎来首批读者。嘉庚书房位于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八音楼群,是全国首个以“嘉庚”命名的书房。这里不仅是一个24小时免费开放的图书馆,更是一个集理论宣讲、经典诵读、沙龙讲座、文艺展览等活动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空间。“嘉庚文化周”活动自2018年起已连续举办三届,嵌入厦门日报社读者节现场,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创新媒体传播。集美学校红色故事的传播,也开始重视借助新媒体手段,在融媒体平台发布。比如“‘庚·读者’经典之声”项目,将“庚·读者”经典诵读活动中涌现的优秀作品录制成音频、视频,通过电视、广播和新媒体推广。“嘉庚文化周”活动,通过厦门日报社融媒体矩阵进行全媒体直播。

  同时,我们也看到,红色故事的叙事和传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内容过于概念化符号化,事件缺乏细节,人物个性不足;传播较为单向化,较少激发学生群体的主动性;对网络移动端的拓展不够等等,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破解存在问题。

  立足供给侧  创新红色故事叙事和传播模式  

  做好集美学校革命故事叙事传播模式创新,必须立足受众需求侧的变化,深入思考受众群体的思想、情感变化,以及当下信息传播环境和方式变化,在内容供给侧上下功夫。

  第一,拓展细节性还原,充分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做“实”做“细”做“深”。要重视对原典、原声、原件、原貌的学习运用。对红色故事的学习,要更加重视对第一手材料的掌握和发掘,当事人的著作、演讲、信件、日记,革命文物以及遗迹的原貌,都是传承红色基因珍贵的素材。第一手材料有利于更直接回归历史,避免在多重的转述和引用后历史质感和人物性情的失真。同时要注意发掘人物和事件的细节,以细节打动人。还要注重多角度切入,深层次把握历史图景中的经济、社会、生活脉络和人物思想状态,并充分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热情,而不是照本宣科,只是当二传手、搬运工,把被简化后的材料交给学生就了事。

  第二,深化场景化学习,消除因时代距离产生的隔阂。

  到实地去,到现场去,要沉浸下去。革命旧址遗迹,是开展场景化学习的好教材。现场参观学习,事先要做好功课,带着问题去;现场要找对“人”,要由有相当研究的工作者进行解说。只有到实地现场,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大环境大背景,穿越历史时空,和历史人物作心灵对话,这样的学习才可能产生共情。

  历史遗迹展厅要提升深化沉浸式体验。采用声光电乃至AR、VR等高科技手段,带给参观者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历史影片、纪录片的片段,也可以更好地让人直接学习红色故事。从现代年轻人的兴趣入手,可以考虑开发有关集美学校与闽西南革命故事的小游戏,让年轻人在完成任务、通关、答题中学习党史。

  第三,开展互动式活动,改变单向灌输、被动接受的状态。

  以赛促学,开展竞赛活动。可围绕集美学校与闽西南革命故事相关主题,广泛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原创ppt宣讲赛等,让学生在消化吸收素材的基础上,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互动。

  结合专业,开展各类活动。比如美术专业学生,可以围绕红色故事创作连环画。音乐专业学生,唱响红歌,也可以排练集美学校内迁时期留下的《欢送集训同学歌》《欢迎校主歌》,举行专场音乐会。

  “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开展交流活动。“请进来”,可挖掘庞大的校友资源,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办专题讲座、交流互动,可以更直接感受传承嘉庚精神、诚毅之光结出的硕果。“走出去”,就是跳出集美学校去学习,比如学习厦大罗扬才烈士故事,学习海堤精神等,进一步扩大学习外延,拓宽眼界和思路。

  第四,运用全媒体传播,破解叙事生硬、难以共情的僵局。

  全媒体传播特点是介质更加多元,信息传播和接收更为便捷,同时受众也参与到传播链条之中,转发越多阅读量越高。全媒体传播也与社交关系密切,实现传播链条的不断延伸、裂变,朋友圈、微信群成了传播重要手段。集美大学微信公众号的“广播电台”频道,推出了“嘉庚有约”“集·人物”专栏,综合运用全媒体传播,富有新意。

  (作者系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讲师)

  厦门理论在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