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融两化”助力青年学习理论

2024年07月01日 15:32 来源:厦门日报

徐静娴


  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是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有效路径,不仅关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感召青年、凝聚青年、赢得青年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问题,对高校开展思想引领、牢牢把握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青年中的宣传宣讲存在内容精准化不够、话语接地气不足、效果常态化不实等问题。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对青年发挥“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高校需要加强“两融两化”,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

  融“经典”与“时代”

  做到阐释精准化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话语体系首先要守正,要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经典之本,坚持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具有时代性,即一方面要把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容融入理论,体现经典文本与时代思想的联系与发展,讲好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故事、在地故事。

  另一方面要立足当下社会生活,以“时代话语”对党的创新理论作出学理性、时代性和青年化等多重意义相结合的阐述。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容易被碎片化、多元化的传播信息所裹挟和误导;同时,不同年龄、身份的青年群体的思想认知、接受特点、行为习惯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要更及时和精准回答青年的时代之问,将理论阐释的重点与青年的所思所忧所盼结合起来,将理论阐释的焦点与青年的热点难点堵点结合起来,既讲出理论深度,又体现关怀温度。

  融“青言”和“青味”

  做好阐释精细化

  要让青年说,表达“青言”与“青味”。高校作为青年聚集地,需要大胆吸纳青年榜样、杰出代表,将他们吸纳到党的理论宣讲队伍中来,让青年学生争做“演说家”,熟练运用青年话语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二次转化”,将话筒交给青年,“被动”变“主动”,让青年自己讲、自己传、自己播。让青年学生以自己的经历、体会来思考和表达,让党的理论走出学术的殿堂,让广大青年能听得懂、听进去,不断为党的理论阐释贡献青年力量,让宣传 “年轻态”“高颜值”“多粉丝”。

  要到有青年的地方去阐释,擅用“青言”与“青味”。青年在哪里,阐释就做到哪里,当前青年网民群体数量巨大,网络成为影响青年思想的重要场域,视频网站成为青年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要通过AI虚拟仿真、短视频网站等做好青年喜爱的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的方式,打造“微宣讲”+电影艺术党课、“微宣讲”+文艺汇演等新型活动,努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青年化的传播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破译“厚重理论、轻巧传播”的制胜密码。

  思政工作要重视青年人喜爱的“新玩法”,用他们熟悉的“梗” 和关注的热点,深化对理论的认知,从理论视野、价值导向、阐释技能等方面赋能青年,为他们提供舞台,创作可看、可听、可传播的文化产品,比如音频、视频类等,结合成长经历, 引导广大学子理解理论背后的价值追求和情感温度,让真理之光点亮内心。

  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的青年化阐释,要讲好“青年话”、凸显 “青年味”、凝聚 “青年力”,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才能真正做到以党的创新理论“化”青年“励”青年。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