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陈嘉庚大职业教育观的当代价值

2024年11月25日 10:29 来源:厦门日报

  ●宋丽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从当代视角来看,陈嘉庚先生独特的大职业教育观,仍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教育实践中,陈嘉庚践行了别具一格的职教理念,它不只包含了职业教育特色,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显示出其深远的影响。

  融合时代性与前瞻性

  陈嘉庚先生所推崇的大职业教育观,既紧密贴合了那个激荡时代的脉动,又以其高瞻远瞩洞察到我国职业教育前进之路。在20世纪初的变革浪潮中,他敏锐洞察到职业教育对国家繁荣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他不遗余力地推广和实践这一教育理念,旨在培育出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又拥有精湛技艺的复合型人才。

  在众多职业教育领域中,陈嘉庚尤其重视航海教育,正是他大职业教育观的体现。他洞察到航运业对当时我国国际地位、经济繁荣至关重要,亦对我国在航海权益方面的不足有深刻认识。怀揣振兴国家航权的坚定决心,他果敢地创立了专门的航海学府,培育了一大批为我国航运业贡献卓越的人才。这些人不仅精通前沿的航海术,还兼具强烈的民族自尊与责任感,成为我国航运领域的支柱力量。陈嘉庚的大职业教育观及其实践,不但为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我国后续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强调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在那时便激起热烈反响,对后世职业教育亦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改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法,还促进了职业教育地位及其功能的新认知。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为最大多数人的现代化服务,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陈嘉庚先生的大职业教育观及其身体力行的实践,恰恰映射了这一核心理念。他倾资兴学,创办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职业学校,为广大劳动群众开启了求知与技能提升之门,使他们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支援国家建设,以达成个人价值的实现及进步。这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理念。

  凸显实践性与应用性

  陈嘉庚先生始终强调职业教育应凸显其实践与应用的本质,倡导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会,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与陈嘉庚的大职业教育观一致,皆着重于职业教育的实践应用性,并强调教育与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的高度契合。陈嘉庚深知,职业教育之根本在于其贴近实际、注重应用的教学方法。他主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熟练掌握技能,进而将之应用于具体工作,此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更培育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架构持续优化,对掌握实用技能与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需求越发强烈。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多偏重理论而疏于实操,学生毕业后的能力与市场所需有所差距,改革势在必行。陈嘉庚的大职业教育观对此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主张职业教育应强调实用性、实践性,并与市场、行业需求密切相连。这便要求教育机构深刻理解行业企业之需,依市场调整专业课程,强化校企合作,共商人才培养与教学准则。同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育,借助实习实训、项目教学等手段,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及问题解决能力。在陈嘉庚大职业教育观引导下,众多职业院校正在探索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的新模式。

  体现开放性与社会性

  陈嘉庚的大职业教育观,在当时独树一帜,助力了教育改革的浪潮,其智识之光于今依然闪耀着光芒。陈嘉庚的大职业教育观,以其开放与创新为鲜明特色。他深知引进国际经验的重要性,秉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将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推陈出新,提出适应国情的职教思想,既拓宽了国际视野,又顺应了时代趋势。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需紧跟国际步伐,融汇全球优秀教育资源,以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创新无疑是驱动社会发展向前迈进的核心力量。职业教育——作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陈嘉庚的大职业教育观赋予了这一领域新的动能与活力。在他的理念引领下,职业教育正不断尝试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意识及实操能力的人才。同时,陈嘉庚的大职业教育观还特别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即不仅仅局限于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更要致力于社会服务与进步推动。这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念相吻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助力社会繁荣与发展的伟大事业。

  (作者系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