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艺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撑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物质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我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标准提升
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标准引领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标准化建设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纽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引领性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产品能效标准和安全标准,加快制修订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等领域标准,牵引工业和消费品技术不断升级。下一步,标准化建设要加快构建一套以国家标准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评估标准,为制定清晰有效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政策提供支撑。要着力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重点赋能领域,协同推进新兴技术和传统产业标准制修订,不断提升标准体系的开放融合水平。同时,加快制修订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碳足迹、循环利用等重点标准,下大力气打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质量基础链条。
推进产业数智化
绿色化转型
2024 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期,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明确了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等两大发力方向,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导。
数智技术方面。数智化是形成数字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发展数字生产力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传统产业数智化的过程,就是在数字化基础上融合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过程。首先,要滋养“老树发新芽”,通过不断“嫁接”“扦插”等方式,在传统产业植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发出“新芽”,带动产业向新发展。其次,要浇灌“新树长强枝”,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加速技术渗透、链条延伸、产业联动,实现产品和服务质效提升。最后,要促成“独木变森林”,以产业集群等形式形成技术扩散效应,在上下游纵向延伸、行业间横向耦合中,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扩容。
绿色技术方面。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就是通过采用绿色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等多种方式,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协同转型方面。主要包括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等双化协同两大发力方向和数字化绿色化基础能力、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体系、数字化绿色化融合产业体系等双化协同融合创新三方面布局。当前,绿色化和数字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两大趋势,传统产业可以通过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中共厦门市委机要交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