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市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2024年12月09日 16:46 来源:厦门日报

  ●曹远洲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部署要求。对厦门来说,建设文化强市既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更是国家重大战略在市域层面的必然要求,应着力在以下这些方面下工夫。

  传承城市文脉

  不同特质的城市文化延续着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这种文脉是城市在人文精神上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精神文化基因,蕴含着城市的底蕴、风格和魅力,构成城市最厚重、最本质、最深刻的人文基础,体现着共同恪守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千百年来,在厦门这块土地上,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交汇、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还培育和发展了华侨文化、革命文化,使厦门历史文化资源日益丰富深厚,逐渐形成厦门独有的文脉,使这座城市具有开拓进取的独特气质、敢闯敢拼的鲜明性格、坚韧不拔的内在品质、开放包容的传统风格、海纳百川的宽阔气度。

  建设文化强市,首先要以保护传承城市文脉为抓手,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激活文化创新之源、凝聚文化自强之力。要切实落实全会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要求,理顺体制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一是加强破狱斗争旧址、少先队队歌场馆、特区纪念馆等厦门红色文化遗址、革命文物、纪念设施保护利用,让红色基因、革命文化薪火相传。二是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全面推进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历史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区域进行严格保护和活化利用,高标准建设国家级闽南文化(厦门)生态保护区。三是挖掘苏颂苏绅苏缄、朱熹、吴夲、郑成功、陈化成、陈嘉庚等历史文化遗产精神内涵,赋予其当代特征和时代意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扬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更是城市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现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很多精神,包括以忠公诚毅为重要内容的嘉庚精神,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三岛精神,政治思想好、履行使命好、精神文明好、学习成才好的鼓浪屿好八连精神,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马塘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精神,这些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厦门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要在传承弘扬厦门精神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高水平开放,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二是营造鼓励、支持、敢于创新的文化和氛围,着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争抢新赛道,赢得新优势;三是以跨岛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持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文明素质。

  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是城市文化的容器和载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精神、行为、视觉、风情等感受系统作用于公众并使公众形成对这座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相比于繁荣的街市、优雅的环境、独特的建筑等外观,精神文化内涵才是城市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形象反映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道德素养、文化水平等,是城市文化的充分展现。这也说明,城市形象需要由城市文化来塑造。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多年来,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改革、开放、包容、创新、拼搏的精神文化共同铸就了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形象。

  面向未来,需要不断以文化建设的成效来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推出具有鲜明厦门标识的文艺精品力作,为厦门人民提供更多更优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以艺术产业、音乐产业为建设重点,着力打造影视产业、网络视听产业等龙头产业,发挥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优势产业,培育形成“2+3+2”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三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巩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成果,着力打造“海上花园 乐动厦门”文旅品牌,拓展文旅与演艺、影视、赛事、美食、会展、商贸等多元业态的融合。四是着力构建大外宣格局,传播好厦门声音,讲述好厦门故事,广泛充分展示改革开放、敢为人先、通达五洲、活力涌动、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厦门形象。

  (作者系中共厦门市委讲师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