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因此,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首先必须要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思政课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对于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极高的要求。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来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更是承担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从思政课本身的特殊性来看,讲好思政课很不容易,这是因为这个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思政课涉及的学科之广,是别的课程难以比拟的。这种双重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很高的素养,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嘱托,坚持“六要”标准。只有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为此,我们要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在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中严把政治关、师德观、业务关,解决好学风问题。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和激励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提高这个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重视思政课教材的编与用
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思政课的教材编订、修改与推广工作。
一要不断推进思政课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思政课教材要充分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新时代新征程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教材体系。一是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强化资源建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进课程教材;二是要提升教材编写修订质量,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促进教材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才培养需求;三是落实部门、地方、学校、出版单位职责分工,健全教材使用监测、问题监督和处置、责任追究、引导激励等机制,提高教辅读物出版质量,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四是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和教材研究工作,加强教材建设经费保障,强化教材建设支撑。
二要把“统编教材”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根本遵循。“统编教材”是最科学、最权威、最规范和最能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教材。学校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及时使用最新版教材,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员培训最新教学内容,高质量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全面、准确、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要不断根据党的创新理论,来调整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案例,让教材真正活起来。
三要充分发挥“自编教辅材料”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编写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辅助材料,对于完善教学内容,拉近“统编教材”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具有重要作用。当然,“自编教辅材料”的编写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要以“统编教材”为根本遵循,要与“统编教材”有效衔接,着力用生动而又经典的案例将教材中的理论重点和难点具象化;二是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着力用翔实而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回应学生对思政课的疑问,满足学生拓展思政课阅读的需求。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群体又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因此,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还要求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很多学校在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上已经做出了很多宝贵的探索,探索出了诸如: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就是要做到:第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不仅要强调政治引导功能,同时也要以透彻的学理性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第二,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思政课教学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既要强调思政课的价值性,也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第三,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建设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同时也要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批判武器,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第四,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第五,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鼓励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第六,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同时也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但这不等于搞填鸭式的“硬灌输”,思政课的受教育群体主要是思想比较活跃的青少年群体,这就要求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在不断的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第八,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教学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不但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同时也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