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李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厦门民生工作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条件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要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民生领域改革再出发,从体制机制上破题,促进民生配套和民生服务提档升级,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书写厦门幸福民生答卷。
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厦门在增强公共服务资源均衡性和可及性的同时,应大胆探索适应高品质生活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上鼓励差异化、高品质、个性化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积极培育、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务,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更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更有品质尊严的晚年生活等,让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融通融合、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弱项。厦门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共同富裕。当前,随着财政收支两端持续承压,民生项目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准民生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充分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多渠道拓宽民生领域资金来源。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碎片化民生项目,要从市级层面统筹考虑,发挥党建引领的“定海神针”作用,通过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优化整合资源,实施一批“民生微小事”,努力实现民生品质跃升。
托底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特别是聚焦“一老一小”需求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体制改革,从群众最急迫的困难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通过可操作的举措精准落到每个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扎实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