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AI已经广泛渗透或重塑各个行业。能力恐慌、价值疑问、职业迷茫,成为不同群体的共同感受。作为全方位接触青年学子的群体之一,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管理服务者,更容易直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举止的深刻影响。那么,AI时代,辅导员何以自处?
秉持工具理性,客观看待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心态上,可以从能力恐慌切换到驾驭工具。人工智能在当下表现出的特征及影响,与过去新技术出现时对当时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当。对待工具,要做的是顺应潮流并及时使用,不断改进生产效率,乃至借助AI处理数据实现技术平权。行动上,学会从无序检索的重复低效跳跃到精确提问的快速响应。从AI技术迭代的速度来看,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突然越过“奇点”形成技术爆炸,过去围绕着图像、语音、文本的单维度处理技术,迅速构建为多维的交互式处理平台。作为AI工具使用者,要意识到提问已经从语言层面提升到工具运用层面,让心中所想输出为AI能够理解的正确表达。形式上,尝试从单一目标的串行处理过渡到综合业务的并行运算。不管是兼顾宏观和微观的数据分析,还是基于个体兴趣爱好或者价值偏向的内容输出,都需要跨工具的调度整合,需要使用者更懂自己的业务流和数据流。因此,工具与业务的边界在消失,投喂、建模、测试、迭代已成为业务能力的一部分。
筑牢价值基座,更好地完成AI时代的价值观念传递。站位上,赋予工作使命意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牢牢把握其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赋予工作职业价值,有利于缓解自我认同危机,激发内心对学生工作的热爱,更好回答人工智能引起的价值疑问。言行上,赋予技术价值要素。人工智能技术的拟人化特征推动技术创新的价值转向,使价值要素从幕后走向台前。技术与人是相互塑造的,人赋权于技术,技术赋能于人。就此而言,针对工程伦理、决策过程的价值选择等,价值理性教育愈发重要。如何从数据驱动转向因果与价值驱动,推动AI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这是社会需要回答的问题。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是言行影响,辅导员如何将善的价值导入以回应和克服种种技术负效应,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要回答的问题。技能上,赋予自身情感温度。教育本就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AI时代的教育更要回归到育人初心,去发现并塑造学生的独特价值。个性化的培养需要以情感温度去理解和共情,去陪伴成长,去激发天赋与潜力。
坚守长期主义,培养出自身应对职业波动的核心能力。精神上,做到内核稳定,保持好奇心。不内耗的精神状态,可以保持一颗热情而好奇的心,乐于探索新技术,尝试新载体。通过对各类事物的接纳、理解、消化、吸收,最终把它们变成认识世界的养分。这种点滴变化,就像荷花定律揭示的道理一样,在日积月累后带来复利效应,实现骐骥一跃,惊人爆发。做事上,做到跨界融合,保持好玩心。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各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好玩的姿态剪切运用到不同领域,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是转换话语体系,让理论宣讲更贴近现实以求入脑入心;还是聚焦重点任务,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让所做项目变得有意义且有意思;或者是营造好的氛围去点燃学生内驱动力,都需要好玩之心,才会有触类旁通之举。目标上,做到追求卓越,保持好胜心。追求卓越不是盲目的冲动,而应是建立在对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认知、判断与技术自信之上,以不断超越自我的好胜心去攻坚克难,回应时代命题。具体而言,要有理论意识,善于研究问题,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抽象概括提炼。要有系统观念,学会构建体系,把项目变经验予以复盘总结推广。要有品牌思维,打造标签形象,由个体向集体达到流量反向输送。追求卓越的过程不要害怕失败,只有努力尝试方能寻找到个人最终的价值归宿。
(作者单位:福建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