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雨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为顺应数字技术的创新趋势,协同推进数字化升级与绿色化转型,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为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提供前瞻性、创造性思路。
◆数字技术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从科技创新角度看,数字技术创新是推动颠覆性技术突破的重要推手,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提供强大动力。数字技术创新为生产方式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新工具和新解决方案,能够打破现有的技术框架和市场格局,带来全新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为重构技术范式和开拓市场格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数字技术创新实现跨领域技术整合,促进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创新,产生超出单一技术范畴的颠覆性效果;也需要数字技术跨界融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性突破,以推动整个行业创新;还需要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创造全新的市场和产业,改变传统行业的运作方式。
(二)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数字技术创新是生产要素创新配置的动力源泉,通过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升配置效能。数字技术创新为生产要素的组合提供了新思路,实现更灵活、更高效、更智能的协作方式,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强化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配置的赋能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在于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的数字协同创新,形成新的生产要素组合,以提升创新资源的联动效应;根本在于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创造新的市场平台和商业模式,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提供新渠道、新工具,以增强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关键在于打破地理限制,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实现生产要素全球化配置,以激发创新资源的协同作用。
(三)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数字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与应对环境危机的突破口,通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巩固产业根基。数字技术创新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模式,能够为传统产业带来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转型机遇,还能够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导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实现产业变革与绿色发展的共赢局面,数字技术创新应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环保的迫切需求,实现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应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转型挑战,在产业结构数字化转型中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绿色供应链和价值链形成的时代要求,实现上下游企业的绿色协同发展。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方向
(一)数字技术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数字技术的持续革新正深入各产业领域,促成产业数字化的转型态势、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当务之急。为实现传统产业层面的新质生产力塑造,迫切需要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在更高层面上的结合,尤其是两者在业务模式重塑、价值链优化、生产系统智能化等战略层面的融合,催生新的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不仅要求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实现更紧密的整合协同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搭建数字产业链的基础生态圈,而且需要在组织管理层面打破组织地域限制,推动决策过程精准化,引导传统产业在组织战略规划和创造性思维中寻求突破,从而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其核心要求之一就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一需求将有效引导数字技术创新与绿色低碳科技的结合,引领产业结构的绿色化转型。一方面,数字技术在监测和改善环境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能源使用,利用云计算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和按需分配,利用物联网提高资源回收效率等,有助于在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可以引导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如开发更节能的计算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运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降低交通能源消耗,有助于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注入绿色创新理念。
(三)数字化与治理现代化的协同推进,是塑造新质生产力优势的战略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产业体系与现代化标准相契合,这一需求对数字化升级与治理现代化的协同性提出了挑战,不断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成长。这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创新,还包括政策、制度、管理等多方面的整合与协调。为更好地激励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未来产业的发展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和促进数字化与治理现代化的融合发展。不仅要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信息共享,形成一个高度网络化的产业生态系统,还要致力于打造法治健全、运作规范、多方协作、精确指导和智能化支持下的可持续产业生态系统。
◆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以挖掘数据要素潜能,夯实生产要素。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拥有实现生产力跃迁、产业链协同、市场洞察的潜能,是承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介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促进政务数据、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开放利用。要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制定数据交易规则,建立数据定价机制,保障数据交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保障数据提供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数据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促进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强国际数据要素的合作交流,参与国际数据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数据要素市场的影响力。
(二)以强化数字人才引育,厚植创新资源。随着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强化数字人才引育是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具备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对数字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构建涵盖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技能与创新的结合。要加强数字技术课程的开发建设,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要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企业可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共同培养数字人才。建立以创新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对有突出贡献的数字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推动数字人才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字人才。
(三)以数字应用场景拓展,深耕绿色生产领域。通过数字技术的场景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普及,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绿色生产技术的创新研发,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利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按照绿色生产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强对绿色生产的监管和执法,确保企业按要求进行绿色生产,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生产发展,分享绿色生产的技术和经验。
(四)以优化数字治理指引,强化联动管理。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治理是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协同联动,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有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构建全面的数字治理框架,明确数字化升级与绿色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要制定具体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确保两者之间协同整合。与其他国家分享数字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建立数字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转型进程,以调整政策措施。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