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五个翔安”建设——“理论圆桌”走进翔安学习互动分享会发言摘编

2023年11月14日 17:16 来源:厦门日报

  编者按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日报社和翔安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理论圆桌”学习互动分享会在翔安区厦门超旷美术馆举行,与会者深入交流总结党的创新理论对翔安20年建设成就的重要指导意义。来自厦门社科界、高校、研究机构和翔安区镇街的六位嘉宾,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和工作实践,分享了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翔安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来说,尤其要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切实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为奋力建设创新、繁荣、生态、活力、幸福“五个翔安”,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本版刊登发言摘编,以期进一步推动全市学习热潮。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李萍 (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教授)

  翔安区20年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实体经济是翔安区发展的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翔安区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把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论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业理论,结合于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体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厦门经济特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产业主导到新兴产业主导、再到现代产业主导的发展,可以用其来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

  翔安区建区20年间,经历了从农业区到产业强区的蜕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8倍;成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2022年翔安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6%,工业强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翔安的鲜明特点。20年来,翔安相继引进了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了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等四大重点产业链群,培育出2条500亿级的产业链,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2022年,翔安区平板显示产业成为全市千亿产业链条的中坚力量。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值总量占全市的32.8%,新能源产值总量占全市的50.8%。

  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

  建议翔安区规划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大园区土地连片整备力度,建设一批定制化厂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实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从产业关键环节补链,精准高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集聚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融通协作,进一步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续写翔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黄光增(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

  建区20年来,翔安区成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站上新起点,翔安区应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多翔安力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翔安区可依托厦门大学、翔安文教园、厦门科学城(莲河片区)、同翔高新城等平台载体,结合翔安机场等重大设施应用场景,引进国内外顶尖一流科研机构,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装置与平台,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进人才政策创新,优化提升群英领翔“1+N”人才政策配套体系,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翔安区应围绕片区开发建设,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着力构建“4+3+3”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等4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发展生物医药、航空临空、海洋高新等3个特色重点产业,以及旅游会展、文创体育、数字产业等3个新兴潜力产业。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翔安区应推动“四座新城”连片成势,完善新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强产业招商引资,加速产城人融合发展,增强新城承载力和人口吸附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加快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努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这个目标上来。翔安区应积极承接市级公共服务功能转移,以标准化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精准补齐教育、医疗、文体、保障房等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艰苦奋斗拼搏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陈清渊(翔安区新圩镇马塘村党委第一书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塘村积极谋划乡村振兴蓝图,在马塘精神的引领下,马塘以“艰苦奋斗 拼搏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在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1985年,那时候马塘地贫人瘦,农民最要紧的是吃饱穿暖的问题。于是我们着手搞经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创办了同安第一家村办企业——兴华罐头厂。罐头厂排除万难,一步步引资升级蜕变为银鹭集团,在新形势下制定“人才、科技、名牌”三大发展战略,打造工业园区,跨省办企、全球合作,完成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升级。2011年至今,银鹭企业各项纳税总额累计已超百亿元。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一企强带动全村富,马塘村的经济实现大跨越,从过去人均收入不足170元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8万元。

  让村民的幸福感高起来

  在“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下,马塘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进行新村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率先开展荒山治理、生态保护;率先推行工厂中水回收利用、污水处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包括幸福院、村民别墅、后山公园、综合管沟等在内的“十大项目”。同时,马塘发动乡贤建学校、盖公寓等,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如今,“瘦马塘”摇身一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别墅村”,村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怡然自得。

  让马塘的精气神传下去

  马塘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与翔安区勇毅前行、创新奋进的20年发展是紧密相连的。20年来,昔日的“风头水尾”翔安以产业发展为抓手,蝶变成为中国工业百强区。同时,我们乘着新区腾飞之势不断发展,马塘村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村”,银鹭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银鹭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20年来,马塘村环境更好了,村民生活条件也更好了。接下来,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进一步挖掘新时代的新“马塘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马塘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在乡村振兴领域起好带头作用,自觉把新马塘发展放在全市、全省的大局中去推进,努力打造“三美融合”的富美新马塘。

坚持党的创新理论 引领内涵式发展

●李建(厦门大学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03年10月19日,翔安区正式挂牌成立,体现了对习近平同志“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的贯彻落实。新时代,翔安作为跨岛发展主阵地,更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

  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这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相吻合,达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和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时代新特征发展起来的最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城市发展,既是在城市建设中指导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实践活动的前提,也是在发展过程中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重要法宝。

  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

  推动发展

  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为厦门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为成功解决厦门城乡二元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代,翔安作为新区,是厦门市落实“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和以党的创新理论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成功样本。未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跨越,翔安就必须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指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翔安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飞跃。

  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

  破解难题

  科学理论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城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就是在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中指导破解城市发展与治理难题。因此,新时代实现翔安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最关键就是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审视并解决城市发展与治理难题,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翔安城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翔安更大贡献。

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曾国辉(翔安区马巷街道党工委书记)

  马巷,别称“舫山”,自古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作为“金戈铁马、狂飙突进”发源地的现代工业重镇,产业基础夯实、动能强劲。马巷街道党工委结合主题教育,深化“四下基层”,突出系统观念,统筹“强党建、聚合力、优服务、保稳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强党建

  扛起基层治理“一面旗”

  强党建,着力解决的是引领与方向。党工委下辖112个基层党组织、1902名党员,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责任区”五级链条,持续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社区党组织“治理枢纽”作用,推动基层治理网格化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发挥网格党组织“神经末梢”作用,释放组织体系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聚合力

  下好近邻守望“一盘棋”

  聚合力,着力解决的是路径与抓手。通过打好三张近邻“合力牌”,绘就睦邻“同心圆”,使社区凝聚成近邻“共同体”,探索“党建举旗、守望邻里、多层参与”共治共促模式;把物业建设成为友邻“红管家”,试点实施社区、物业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挂职”。让居民恪守好睦邻“公约数”,凝聚共同家园意识。

  优服务

  兜牢为民服务“一张网”

  优服务,着力解决的是目标与要求。以“两化三单”工作法,推动干部扎进网格,服务嵌进网格。推动人到网中去,让居民群众全天候看得到党员、第一时间找得到干部;实现事在网中办,明确下沉干部对网格事务总负责、总包干、总集成;情在网中结,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四万走访”活动。

  保稳定

  铆足攻坚克难“一股劲”

  保稳定,着力解决的是底线与支撑。基础不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一句空话。发扬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四皮”作风,在化解矛盾问题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行部门社区“结对子”,统筹干部队伍成立“七办三组”,精准对接区直部门、基层社区,推动职能部门下沉,共同解决老旧小区管理、市政配套短板等一批顽瘴痼疾。探索矛盾化解“四步法”,成立街道民意诉办平台,通过广开渠道收集信息、就地从快处理问题、跟踪问效事了人和、健全机制源头预防。办好基层治理“年度事”,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打通2条“断头路”,建成郑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样本村,等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

  注重文化传承 打造文化强区

●张琰(厦门市委讲师团综合科科长)

  翔安在跨岛发展再提速、再出发的新征程中,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注重文化传承发展,打造文化强区。

  发挥好历史文化资源的

  润心作用

  翔安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翔安行政建制开始于晋太康三年,原属同安县翔风里和民安里,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是闻名遐迩的东南望郡、历史名邑。历史古迹众多、文化传承久远,保留着淳朴的闽南风俗和民俗文化资源。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更直观、更形象、更鲜活、更接地气,蕴含着丰厚的育人价值,在价值引领、情怀涵养、行为调适、环境熏陶、能量传递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精华要义,科学精准地总结提炼蕴含其中的内在精神,以文化滋养润民心,让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

  发挥好红色资源的

  铸魂作用

  翔安还是蕴藏丰富红色故事的革命热土,全区有革命老区基点村82个,享有“星火早燃,红旗不倒”的美誉。以彭德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这里开展了反土豪劣绅的武装斗争、发展地下党员、发展党的组织。这些革命人物、历史事件和革命遗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内涵,折射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和家国情怀。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革命遗址背后的故事,加大对革命人物故事、革命事迹的编撰与宣传,将红色基因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的红色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凝魂聚气的导向作用。

  学好讲好习近平同志

  到基层调研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数次到现在属于翔安的基层调研指导,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1987年7月,习近平同志来到“英雄三岛”慰问守岛官兵,提出“三个一好”工程,即:一口好水井、一块好菜地、一个好猪圈,解决了守岛官兵用水难、吃新鲜肉菜难的问题。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临马塘村调研,指导马塘村发展了以银鹭食品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成为村企共建促进乡村振兴的典范。要通过学好讲好习近平同志到基层调研的故事,进一步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为更高水平建设“五个翔安”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