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专版 铸牢团结基石 凝聚磅礴力量

2024年01月22日 10:01 来源:厦门日报

  ●卢鹏好

  刚刚闭幕的市两会,再次激荡起团结奋进的主旋律。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团结是中华文明绵延不衰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巍巍华夏,壮丽山河。翻开历史长卷,早在上古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尚书》记载尧之时“光被四表”“协和万邦”。中华文明这种突出的统一性使各民族之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形成了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孕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团结、追求团结的精神特质。渴望和维护统一、反对和抵制分裂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尤其是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不同民族、不同政治力量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团结御敌,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团结统一,民族才有前途和希望,只有团结统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政治理想的力量源泉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想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全人类的联合与团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是民族不平等不团结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产生民族纠纷的根源所在, 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就必须消灭现存的所有制关系,使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描绘了共产主义的未来图景,并把团结作为无产阶级实现目标的原则、条件和具体行动,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振聋发聩的伟大号召,为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团结奋斗汇聚了磅礴力量,为革命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保证。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实现政治理想就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围绕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密码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团结鲜明地写在自己的历史答卷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一重大论断,凝聚了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切成就的关键密码。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一切伟大成就,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史。

  团结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们靠团结创造了辉煌历史,也要靠团结开创美好未来。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越是爬坡过坎,越要步调一致,越是攻坚克难,越要团结统一。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团结就是力量”这一规律性认识,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