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之树将更加焕发蓬勃生机——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2024年04月08日 10:29 来源:厦门日报
  唐向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总结,其中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观点,既有深刻思想内涵,又有重大现实意义;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是巨大的理论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每进一步,理论创新便跟进一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特别重视以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特别重视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既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引,也需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新的理论。“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正是我们党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需要,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四个自信”,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大地五千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悠久的文明和历史的传承,维系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繁衍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习近平同志指出,“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二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二个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通过“第二个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作为厦门的党员干部,我们更要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学深悟透,不断增强贯彻新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学习锻炼,提高能力素质,勇于担当作为,争做“堪当中国式现代化重任的好干部”,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