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月22日 22:29 来源:厦门日报

  当前,厦门正以新质生产力为新的动力引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展现特区新的担当。对应厦门经济发展函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推进的着力点在哪里,发展方向有哪些?针对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厦门发展新优势这篇“大文章”,本版特约我市社科界作者,结合研究领域和思考实践,就相关话题撰写理论短文,进行概念解读和工作探讨,敬请关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栏目,欢迎各行业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以及广大读者积极参与、不吝赐稿,共同助力厦门以新质生产力拼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下好改革“先手棋”

  ●聂鑫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重大改革命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打破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

  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先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昭示我们,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科研上的天马行空、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又需要产业上的转型升级、机制上的先行先试。如果思想上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没有好奇心、想象力,不敢闯、不敢试、不敢干,新质生产力就不可能加快形成。必须更大地解放思想,掀起“头脑风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鼓励探索、倡导创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拼劲闯劲充满激发、动力活力竞相迸发。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加健全完善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等,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方式等,这些都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搬掉“绊脚石”、打通“中梗阻”。综合改革试点是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这一全新探索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厦门应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点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从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支撑。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开放也是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通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引进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要素,提升产业体系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另一方面,通过主动“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应用场景。对于厦门来说,应着眼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抢抓新机场建设等历史机遇,发挥区位优势、“窗口”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在厦门高效汇聚配置,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厚植发展“绿底色”

  ●李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绿色,成为厦门发展最亮的底色。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30多年来,厦门市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的绿色转型之路。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意义。

  发展绿色生产力,产业支撑是基石。新能源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产业。厦门正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等新赛道,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新能源作为厦门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厦门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系统的产业规划、完整的产业链条、强大的创新支撑、领先的示范平台和优越的投资环境。

  根据厦门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厦门新能源产业将在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装备、数字电网、氢能等四大发展领域重点发力,打造全球新能源电池总部研发和高端制造基地、全球领先的新型电力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全国电网数字化技术高地、国际氢能技术和高端装备输出中心。厦门已有两条优势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系统,对推动新能源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能级提升,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在厦建立施耐德电气减碳数字化创新示范基地,在绿色低碳园区、能源数字化转型与应用、绿色低碳电力设备推广等方面与厦门开展深度合作。当前,厦门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厦门新能源及相关产业规模已超千亿元,已成为对厦门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

  (作者系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打造人才“强引擎”

  ●李福江

  “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人才驱动,首先要驱动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加速跑”,更是“耐力赛”,表面上比拼的是科技创新实力,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大比拼。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管用机制,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强引擎”。

  塑造新业态。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聚集优秀科技人才资源。面向我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需求牵引,打通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的“接口”,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精准对接和有效配置,尊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本流动等按照价值规律运行,让企业、人才各显风采、各展所长。通过向高攀登、向新发力,培育一批人才、催生一批产业,不断开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赛道、新优势。

  打造新磁场。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抢占“制高点”、开辟“新赛道”,企业应当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速人才前瞻性布局。“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企业要创优人才成长生态,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营造“创新无忧”的环境,让人才静下心来搞研究、做学问,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让企业成为人才最佳的“合伙人”。建立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健全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向华为看齐,加快形成人才队伍的“雁阵”格局,从而持续释放“人才红利”。

  开拓新阵地。人才是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面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调整与重构,要胸怀“国之大者”,敢于挑大梁、当主角,发挥好首创精神,在科技攻关中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现从跟跑者、并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为企业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持。与此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续航力”,进而使出洪荒之力,突破“高原反应”,敢闯“无人区”,既抓“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推“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让科技创新的种子破土发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装上新引擎,从而实现创新与创业的互相成就,人才与事业的双向奔赴。

  (作者系海沧区委党校副校长)

  扭住创新“牛鼻子”

  ●王耀杰

  “引擎”焕新,找准登高的方向。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高频词。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登高赛”,那么引领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则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

  何谓新质生产力?简言之,其特点为“创新”、关键是“质优”、落脚在“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新”,“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从这个意义上看,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从生产力迭代的角度来看,先后经历了农业、工业、信息三个阶段,尽管阶段形态不同,但贯穿其中的“创新”二字,始终是生产力提升至关重要的一环。从铁器应用和农用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到蒸汽机发明开启工业革命大门、电话电灯应用拉开工业电气时代序幕,再到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推动信息化浪潮,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跃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唯有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高质量发展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才能实现全要素、可持续、更美好的发展目标。

  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关键在发挥科技原创性、先进性、引领性作用。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要打通创新与应用的“任督二脉”,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论文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经济特区当有特别之为。创新,是经济特区的根和魂。改革开放伊始,经济特区就担负起解放生产力“拓荒牛”的使命。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应当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开拓者,以“创、新、质、优”为目标,通过观念创新解放思想,通过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通过思路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通过机制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通过路径创探索发展新模式,让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引擎,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拓新境界、贡献新经验。

  (作者系厦门日报社专副刊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