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魂脉”与“根脉”的辩证关系

2024年05月13日 15:39 来源:厦门日报

  ●杨正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自定位和彼此关系,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指引。

  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抛弃的魂脉

  马克思主义是魂,首先体现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魂,其次体现为在“双创”中的引领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对不合时宜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和转化,对仍然有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发展和创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举旗定向、引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魂,还体现为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在落后挨打的民族危机中,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从民本到民主、从“修齐治平”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天人合一到生态文明,“第二个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引领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指路明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动摇的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价值取向、精神品格、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血脉,刻写成最深层的文化基因。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脉传承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始终是中华同胞彼此认同和自我确认的文化标识,为中华民族打下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今贯通的文化桥梁。中华民族在世代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遗迹和浩如烟海的文化作品,体现了自强不息的非凡奋斗,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追求。正是这样的文化桥梁,连接起古今贯通的历史河床,让我们能够在品读吟唱中跟古人神会意通,在弦歌不绝中担负起传承创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土壤。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等,与马克思主义深度契合;“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等,为我们正在进行的勠力奋斗所需要;“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等,与我们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土壤,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文化根基。

  在“第二个结合”中筑牢魂脉巩固根脉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其实质是魂脉与根脉的结合,其结果是互相成就,经由结合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定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和文化上的自信自立,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筑牢魂脉巩固根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遵循“两个结合”的时代要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在坚持守正创新中筑牢魂脉巩固根脉。

  (作者系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