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工智能时代的焦虑

2024年05月13日 15:42 来源:厦门日报

  ●吴达鹏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这样描述他身处的时期: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也是一个怀疑的时期。笔者觉得,这段经典描述同样可以概括人们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疑虑、焦灼和期待。

  在ChatGPT问世后,OpenAI公司又推出大模型Sora。根据简单的文本指令,Sora就能生成一段60秒的视频,其中包含多角度镜头切换,呈现相当丰富的细节,逼真的画面令人很难区分它们是由实拍而得,还是由AI生成。ChatGPT和Sora的接连现身,一时引发热议。

  一方面,部分业内人士称其“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突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网友紧张了起来,比如有人担心,有了Sora的加持,影视、传媒、广告等文化产业将受冲击,进而产生了“饭碗焦虑”。如此种种,其实都折射出当下人们面对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复杂情绪。

  这似乎是个当代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人工智能将改写什么?身处其中的普通人又将何去何从?

  吴军在《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中宣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最初都只有2%的受益者,他们都是发展它、使用它的人,而远离它、拒绝它的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陷入迷茫。如何发展、使用它呢?这又是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人工智能的本质。如同人类璀璨文明中的蒸汽机、发电机、电脑等机器工具的发明和普及一样,人工智能将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浪潮。在这样的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必将带来重塑与变革、庞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正如所有的技术进步一样,其核心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可以不被简单重复的劳动所束缚,从而可以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其次,人工智能的“聪明才智”不可否认,但归根到底,难逃“机器”这一标签的束缚。换而言之,ChatGPT再“神通广大”,也只是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开发的语言模型,其流畅对话的背后是大量文本数据,一旦机器智能被限定住概念框架,就只能在既有框架中运行,甚至陷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反观人类,不仅具有理性思维,更是涵盖了价值判断、意志情感、审美情趣等非理性内涵,这也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标志。基于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利用好人工智能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与人类的共识情怀融合生长,将自身的感性思维糅进人工智能模式框架中,打造出一个人机共生的智能时代。

  如何与人工智能“共舞”很有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各行各业将不断面对的新课题。笔者以为,作为普通人而言,我们倒不必孜孜于追求做那2%的“翘楚”,更不必妄自菲薄、杞人忧天。

  独特的情感、创造力和道德感,这些人类属性是与生俱来的,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正如经典文学作品中所反复强调的那样,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能够表达情感、创造美好、追求真理。人类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情绪,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与此同时,人类的创造力也是我们与人工智能区别开来的重要特征。正如机器永远无法理解“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凉心境,也无法理解“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由于人类的创造力,我们才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此,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人类属性优势聚焦人工智能无法涉足的领域,如艺术创作、情感交流、创新思维等,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如数据分析、智能辅助等,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在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中,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科技环境。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