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刚
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人才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化,从要素集聚转向系统构造。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可探索“定向引才、实战育才、暖心留才、精准用才”四位一体的人才治理模式,构建具有实践效能的人才发展体系。
引才定向化
构建需求导向的精准引智机制
人才引进的本质是区域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厦门应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不断丰富完善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动态耦合。通过建立重点产业人才图谱,精准绘制全球高端人才分布图,形成“产业需求——人才供给”双螺旋结构。在制度设计层面,要创新“金砖+海丝”人才合作机制,依托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国际人才合作网络节点。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人才评价指数体系,突破传统学历职称限制,重点评估人才的创新效能与产业适配度。通过定向引才模式实现从“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的根本转变,有效破解人才结构与产业升级的错配难题。
育才实战化
完善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表明,人才培养的边际效益取决于实践场域的构建。厦门应持续构建“产学研用”立体化培养体系,推动高校学科设置与本地产业链深度嵌合。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场景式”培训模式,依托厦门软件园、同翔高新城等产业载体,打造真实生产环境中的能力提升平台。可以建立人才成长数字档案,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人才实践轨迹,实现能力培养的动态跟踪与精准反馈。通过实战化培育体系能打破传统教育与实践的时空界限,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留才暖心化
打造情感认同的人才服务生态
行为经济学理论指出,人才留驻决策是经济理性与情感认同的综合平衡。要构建“三维立体”留才服务体系:在基础维度,完善住房保障,建立梯度化人才安居体系;在服务维度,打造智慧服务平台,集成人才服务事项;在精神维度,实施文化融入工程,构建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环境。要创新人才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政策找人”智能匹配系统,推动服务从普惠式供给向精准化推送转变。通过暖心化留才模式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情感认同,实现“政策留人”向“生态留人”的质变跃升。
用才精准化
创新效能导向的人才配置机制
人才使用的核心在于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厦门应不断完善人才效能评估体系,进一步构建“能力——岗位——贡献”三维匹配模型。在重点产业园区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创新柔性用才模式,构建灵活用人机制。建立人才流动补偿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人才双向流动。通过建立人才使用效益评估系统,实时监测人才贡献度,为优化配置提供数据支撑。以精准化用才机制打破传统用人模式的制度藩篱,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配置。
(作者系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二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