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习近平在厦门》心得体会
厦门市理论宣讲轻骑兵 宋家卿
一、他是脚踏实地的探索者。
1999年至2001年,习近平同志连续3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他尽职尽责,不挂空名,注重调研。在一次调研中,他讲道:“我这个人不愿意挂空头衔,在其位谋其政,挂了就要关心、就要过问,所以会经常来看看,最起码一年来一次。否则就不挂。”2000年的校董会定在11月召开,当年8月他就带人来校调研,提前了解学校情况。习近平同志在集美大学担任校董主席期间心系学校注重教育,在1999年至2001年,习近平同志连续3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先后7次来到集美大学调研,他这种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实践品格激励着我们。
二、他是尊师重教的践行者。
在2002年教师节前一天,习近平同志到集美大学看望他在清华大学时的老师刘翠琴,并且深情地说:“谢谢您当年的教育和培养。”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同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98投洽会时,见到几位来自集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就问道:“你们认识我吗?”学生们回答:“您是习近平省长。”他笑着说:“我还是你们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呢!”如果说第一个故事,习近平同志将尊师重教的品格身体力行的为全社会作出表率。而第二个故事则充分展现了他关心青年、重视青年的情怀和平易近人、亲力亲为的人格魅力。
三、他是“嘉庚精神”的传播者。
习近平同志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期间,曾多次公开提到“嘉庚精神”,他认为弘扬嘉庚精神,有助于激励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携手共进,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在2014年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说,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则把“嘉庚精神”提到国家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这对于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通读全书,我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几年是他中国改革开放一线前沿的奋斗与磨练的几年,青年时期的习近平“立志做大事”、“自找苦吃”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我们青年党员锤炼党性的生动教材和实践范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习总书记的优秀品质引导到青年学生的身上,通过言传身教,鼓励学生把吃苦做到磨炼,树立顽强的精神、执着的追求,摒弃内心迷茫,用奋斗的青春书写自己最美的人生篇章。(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推荐单位:市教育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