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2024年12月27日 11:41 来源:厦门日报
 吕政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创新理论在新时代的集中呈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历史地看,重视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磨难而走向辉煌,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不断增进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从延安整风运动的思想洗礼,到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来的思想解放,再到“第二个结合”的又一次思想解放,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以理论武装不断增进党内团结、凝聚全党意志的历史。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进一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升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唯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才能推动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紧密结合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要求,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坚持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着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坚持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梳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强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科支撑和学术表达,彰显其真理性和科学性的时代要求。从内涵上看,“体系化”强调以严谨明确的结构形式将既有的理论组成内容相通、逻辑自洽、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而“学理化”意指将学习和实践中获取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通过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上升为学术理论成果的途径。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既要重视概念研究的基础性作用,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共识性概念作为基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从整体性角度把握衍生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构建既有理论与原创性理论一脉相承而又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又要运用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类研究方法,认真梳理、概括总结相关的事实和数据,探赜索隐问题表象后的实质和联系,形成能够正确反映事物内在本质、客观规律和内部联系的科学理论。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需要坚持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评价标准,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以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中发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做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贡献。要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什么能引领和推动当代中国发展,为什么能引领和推动我们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两个结合”中厘清党的创新理论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六个必须坚持”中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整体性、贯通式研究,把理论武装、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既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具体内容,又从体系化学理化层面深化宏观研究;既继承和坚持已得到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知识话语,又结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概括提炼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术语,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增强理论宣传吸引力、感染力

  历史和实践证明,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实践伟力。而群众能不能接受、认同理论,既要看理论本身的科学性、真理性,也要看理论宣传普及的吸引力、感染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就是要架起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使之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就是要厘清人民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树立起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对科学理论的自信;就是要讲清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突出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创造性,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引领力、传播力、感召力、生命力,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媒介、话语及传播内容是做好理论宣传普及的重要因素。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宣传普及吸引力、感染力要积极探寻党的创新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与百姓思想的结合点、与地方发展的契合点,既阐明“怎么看”,又讲清“怎么办”,既“解扣子”又“指路子”,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注重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语言,在讲好“普通话”基础上,突出重点、分类推进,讲好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地方话”“百姓话”。要统筹线上线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的主流舆论矩阵。同时,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之中,用科学理论引领文化兴盛,用文化活动传播科学理论;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典型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融入主题教育、重大活动之中,使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本文为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制度路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FJ2024C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