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坚持胸怀天下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2023年12月06日 16:45 来源:厦门日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起点上新的文化使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推动文化繁荣

  增强文化产品竞争力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必须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繁荣,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把握文化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和支撑作用,必须在全球视野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文化的内涵看,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放眼看世界”,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汲取精华和养分,以博大的胸怀取长补短而实现创新发展。福建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形态要结合改革开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实践,不断赋予其新时代意蕴,从而提升福建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

  从文化的形式看,提升产品竞争力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传播媒介相融合,构建多媒介融合的传播平台和传播生态,在国际文化市场赢得主动权。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既要以网络、移动终端、电视等媒介为基础,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格局,也要推进文化与新技术深度融合,推出VR+博物馆、网上文物展等数字化产品。同时,古典文化也要适应现代传播技术,通过对话、访谈、纪录等节目,让文物、文化遗产和古籍“说话”,拉近文物、文化遗产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使人们在视听体验中领会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近年来,厦门创作了浓缩闽南文化精华的歌仔戏《侨批》并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推出《八卦楼》等纪录电影,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技术在文化展馆中的应用等。这些文化产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展现了本地特色文化在海峡两岸和海丝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建设文化强国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拥有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强国的本质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能够强化民族记忆、养成民族性格、培育民族情感,提升民族向心力并弱化离散力,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基础。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首先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然要面对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带来的价值冲突等问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深刻体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赓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中华文化精神,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这一价值观念的指引下,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实践,为新时代全球治理格局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实施精准对外传播策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对象化阐释、时代化解读、国际化表达,推动中华符号、中国元素与潮流文化、动漫科幻、元宇宙等形态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近年来,我市肩负对台、对侨、服务“海丝”的文化使命,深入推进歌仔戏、南音、“送王船”等传统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创作了《山海情》等一批反映新时代伟大实践、在海内外广受欢迎的影视作品,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厦门担当。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引领人类文明新航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并作为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从经济、社会层面向文明形态的跃升,表明中华文明走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灰暗蒙尘的近代文明,正在昂首迈向富强复兴的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最新成果。从张骞“凿空西域”而连接欧亚大陆的贸易纽带,到不同文化元素和谐共生的“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到利玛窦搭建起中西方交流的桥梁。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情怀与其他文明对话、交流和融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场深刻的“化学反应”,它“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从而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是推动不同文明互相借鉴、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它促进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同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在探索文明新形态中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当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亟需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课题。作为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为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中国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内在品质,对于破解全球范围内的丛林法则与霸凌主义、化解民族国家内部的政治动荡和种族矛盾等难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胸怀天下,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当今世界性问题和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和路径选择。

  张劲松,系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