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新篇章

2023年12月27日 09:37 来源:厦门日报

  ○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廖文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抒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上下五千年、丝绸之路、四大发明、行草隶篆楷、汉唐气象等数不清的文化标识,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不灭的精神记忆和文化符号。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时代又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并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自觉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秉持开放包容

  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镌刻在中华文明的性格之中。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辉煌,让全世界看到文明也可以有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包容的形态,宣告了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西方文化霸权的终结。实践证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不存在“普世”的最优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也没有优劣之分,文化积淀是每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一论述抓住了文明交流互鉴和演进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以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突出特性,阐明了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内涵指向和伟大意义,为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需要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用多种文化形式和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壮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朋友圈”,让中国的发展不断得到更广泛的世界认同。

  坚持守正创新

  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革故鼎新、开放包容的特质。这一特性使得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文明,至今仍然在世界文明版图中闪耀着夺目光芒。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文化的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坚持党对文化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新时代的实践发展,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是要对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相适应,形成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中华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必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中华文化,抒写中华文明的新篇章。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