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促发展

2024年04月26日 15:12 来源:厦门日报

  ●程圆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厦门作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将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价值功能,立足自身的禀赋优势,激发新质生产力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已成为中国以创新和科技进步赋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四个“新”。

  “新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形成逻辑,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驱动生产力向新能级跃迁。

  “新产业”。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离开作为新质生产力载体的新产业,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它们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全局。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突破和广泛深入应用,推进产业迭代和结构优化升级,驱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新风景”。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新还在于它是以绿色发展为基本方向的生产力。基于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新生产力观,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法则,摆脱了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新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深度变革。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优化技术、人才、数据、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由以资源消耗、劳动力投入以及资本投入驱动的“粗放式”增长转为以提质增效、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增长。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变得越发重要。新质生产力是基于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所形成的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将成为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驱动力。

  以新质生产力改善高质量发展结构。结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从微观角度看,高质量发展不仅包括生产丰富的产品,还包括培育顶尖企业和打造品牌影响力,同时也包括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等方面。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思维和市场格局,不断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动态协调,优化国民经济布局,改善国家经济结构,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互促进。

  以新质生产力优化高质量发展要素。与高速增长不同,高质量发展对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机制和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积极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质态的生产力,将不断优化技术、人才、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推动经济从资源、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数据、人才等新型生产要素驱动的集约式发展模式,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

  以新质生产力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是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新时代呼唤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因而形成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较之于既往的生产力蕴含更深远的战略内涵。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着眼于生产力的脱碳转型、降耗增效以及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区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不断破解传统生产力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步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抢先发展。厦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亟需增强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实现从0到1的原始突破。厦门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咬定一个目标:切实把发展动能转换到依靠科技创新上来;实施一个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建设一个平台:厦门科学城;营造一个生态: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通过聚焦源头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力做大科技创新资源增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布局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强调原始创新与颠覆式创新,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这就要求创新载体必须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新旧动能转换关口,厦门精准把握“时”与“势”,提出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创新产业发展,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向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带动厦门工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改革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厦门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应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改革,持续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和改革驱动效应。厦门应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服务机制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和动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深耕绿色赛道。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厦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高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厦门继续以发展绿色生产力为实践路径,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