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拓宽闽台交流路径与渠道

2024年07月11日 14:45 来源:厦门日报

●陈晓晓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闽台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深层次、常态化交流。

  推动经贸交流

  以福建优势产业为主,深入推进闽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高质量建设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涉台经济合作园区。以两岸产业“嵌入式合作”为更多台商提供发展商机。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台商企业深度融入大陆市场,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合作”。另一方面,要积极促使台商企业由“生产在地化”进一步向“需求在地化”“资本在地化”与“研发在地化”发展,推动两岸企业实现资本、技术研发层面的密切合作,促进台商由高度依赖外需市场转向重点拓展内需市场。深入推进闽台优势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支持在闽优质台企在大陆上市,加快区域性股权市场“台资板”建设。深入推进闽台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打造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和对台功能性经贸平台。培养“新台商群体”。 “新台商群体”大部分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科技创新、文创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培养“新台商群体”发挥“滚雪球效应”,使更多的台胞特别是台青选择“西进”。

  推动教育交流

  积极推动赴台短期研修、交换生项目。尤其是加大职业类院校的合作交流。支持两岸合编教材、共写史书、联创作品。比如挖掘台湾抗战历史遗迹,厚植共同民族记忆。推动智库交流,尤其是与台湾方面高端智库和学者进行交流。推广研学经验,打造研学平台。比如,厦门市集美区以全区之力打造“集美研学”,“集美研学”开展早,资源优,有280多个特色课程,成为集美一张亮丽的名片。其中,“闽台研学”更是“集美研学”的重要品牌。2022年7月,《“集美研学”发展若干措施》发布,从企业稳定增长、“集美研学”品牌建设、支持两岸研学发展、研学人才队伍建设、研学企业人才补助等方面全方位给予“集美研学”赋能。相关的实践经验可大力推广至全省。

  推动人员交流

  鼓励台商台企返台做公益慈善,塑造良好形象。精心筹办海峡青年节以及海峡青年论坛,既要扩大“首来族”,也要扩大“再来族”。着眼于发展权利,宣传落实同等待遇政策,完善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台湾教师来闽全职从教,支持台湾青年参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基层融合实践。推动两岸青年加强合作。可以采用“线上交流,线下合作”的模式,从“线上”引流到“线下”,让两岸青年朋友透过网络交流,进而寻求合作,彼此理解,彼此借鉴,彼此学习、成长,促成从“交流”到“交谊”到“交心”。

  推动媒体交流

  以购物网站、视频网站、社交媒体为载体,与台湾民众常用的App开展合作。向台湾地区青年普及大陆的社交网站,改善两岸社交平台的整体环境,吸引更多的台湾青年加入。抖音、B站、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在台湾岛内拥有大量用户,可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台青网红博主培养计划”,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培养一批在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成为网红博主,在自媒体平台上真实反映在大陆的日常生活,其中讲好大陆对台政策故事。整合新媒体平台,进行全媒体平台交流,打造与时俱进的两岸青年合作网络平台。在两岸青年交流中加大“融媒体”力度,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策划拍摄两岸电影,讲述新时代两岸好故事。

  总之,通过举办精彩纷呈的闽台交流活动,搭建各类合作平台,让更多台胞更好、更快地了解福建、喜欢福建、融入福建,有助于推进闽台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气象。(作者系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