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筑牢农业“防火墙”

2024年12月13日 10:22 来源:福建日报
 张辉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有关事宜的通知》,从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应收保费管理、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以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农业属弱质性行业,面临着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作为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可谓农业生产经营的“防火墙”“安全网”,事关国计民生与农民切身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保险体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

  以福建为例,自2006年启动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全省已形成了包含数十个险种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涵盖了粮食、重要农产品、福建特色产业等领域,价格指数、气象指数等产品类型不一而足。2023年,福建农险保费15.9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51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和35.04%。

  但从实践来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与“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尚有差距。比如,一些产品保费水平较高、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投保理赔不够精准等。有感于此,需要各方多管齐下,筑全筑牢农业“防火墙”,广织密织农业“安全网”。

  一方面,推动农业保险扩容,不断提升保费补贴和保障水平。今年,福建全面推行水稻、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现从“只保物化成本”到“保综合成本”转变。另一方面,在精准上下功夫。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农业经营主体对当前农业保险持矛盾态度——“定心丸”不可或缺,但到了真正要派上用场的时候,查勘、定损、理赔等流程不可谓不烦琐,时不时因该不该赔、赔多少产生扯皮纠纷,影响了农户投保积极性与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的使用效能。究其原因,在于精准性不足。此次四部门联合发文,就是要直击痛点,提升农业保险的精准性与时效性,增强农业保险服务质效,强化农民获得感。

  在实操中,必须着力打通影响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的各个环节,明确承包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等各方主体责任,强化多方合作与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与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理应大力推进大数据、无人机、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让业务办理更高效快捷,查勘定损理赔更准确及时。

  当然,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更大的课题。如何持续优化产品设计,更好满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如何构建风险分散机制,提高保险机构承保积极性?如何进一步拓展农业保险的功能,实现与期货、信贷等工具相结合?只有不断求解,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