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2024年12月25日 16:45 来源:厦门日报

  ●刘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

  继承优良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伟大的使命与担当,在奋斗历程中铸就了对党忠诚、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等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优良传统的总结和升华。党的优良传统、红色血脉始终是我们党砥砺前行、创造辉煌的坚强保障。

  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的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是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对厦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探路先行寄予了殷切希望,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激励要求。

  198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厦门湖里区设立经济特区,厦门由此成为全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同年6月,习近平同志从河北正定赴厦门履新。他曾深情回忆说,“到经济特区工作,是我第一次走上市一级的领导岗位,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第一次亲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到厦门后,习近平分管体制机制改革,直接领导推动了一系列棘手的改革探索:激活厦门港的“放水养鱼” 政策,推动厦门实现计划单列,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全国首次提出“小政府、大社会原则”,简化企业审批、放权给企业,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团结的政府;推动金融机构企业化经营;成立华侨投资公司和地方保险机构;建立厦门外汇调剂中心;编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厦门中长期的建设发展指明方向……改革的许多思路和措施,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厦门经济特区的灵魂深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40多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在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行政审批服务、保障房建设管理等领域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厦门经验”“厦门样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谷文昌纪念馆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什么是最大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摆脱压迫与剥削,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问题到逐步提升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保障,前进的每一步都留下造福人民的深深烙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党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智慧,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式发展,数亿人民摆脱贫困,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背后,是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绩观的生动实践。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再次彰显了造福人民政绩观的磅礴伟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这不仅深刻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更是引领中国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作者系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