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文娟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环境、形势、要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也要与时俱进,但群众路线永远不能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亲民为民爱民的崇高风范,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时时刻刻把百姓的事当作最大的事,以身作则为新时代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要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以贯之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
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一路走来,人民始终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发挥主体作用,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关键就在于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早在2000年,习近平在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强调“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使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牢牢记住,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必须为人民谋福利,切不可忘记了政府面前的‘人民’二字。”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牢牢把握这个新变化,是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准则的生动体现,只有以此为目标,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时再次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拓展居民收入增长的渠道,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时代以来,总书记用好群众意见这把“最好的尺子”,以人民满意度为依归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福利,真正达到人民的期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本质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本质要求。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人民立场和为民宗旨彰显我们党的最大执政优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党的领导贯穿到群众工作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主体,坚持群众路线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
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一是要准确掌握当前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群众工作的环境、内容、方法等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随着国情、世情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出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党要时刻扎根人民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的所想、所念、所需、所望,及时正确总结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二是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保障群众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贯彻群众路线,提出“宣传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四下基层”理念,后来又倡导“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工作要求。“四下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加强基层治理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事。“四下基层”“四个万家”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标准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传播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新变化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发挥好互联网的正向价值,就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听取网民心声,提高服务水平,还要在关键处引导方向。(作者系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