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社科联、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名家沙龙”,为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

2024年03月05日 09:35 来源:厦门日报
  2024经济高质量发展名家沙龙现场。
 
  杜莹芬
 
  邓建平
 
  李文溥
 
  杨广青
 
  郭晓芳
 
  孙黎

  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重要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厦门作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今年将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市社科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共同举办“名家沙龙”,交流“硬道理”蕴含的新理念,探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路径方法,为厦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社科力量。

  文/厦门日报记者 王耀杰 谢瑞真 图/厦门日报记者 郑晓东

  观点碰撞出良策,思维激荡出思路。2月27日,由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主办的2024经济高质量发展名家沙龙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沙龙邀请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围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关键词,为进一步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话创新、谋未来。本次沙龙采用主旨演讲+交流发言形式。

  主旨演讲

  加快建设 世界一流企业

  “我是厦大八一级会计系学生,来到厦门有回家的感觉。”国务院参事、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市社科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杜莹芬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她作了题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从世界一流企业总体特征、典型特征和成长路径,分享自己对中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深度见解。

  她说,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传统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渐渐丧失,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从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向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转变。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实现方式和路径。

  以创建示范为重点。自2018年开始,国资委选取11家中央企业深入开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经过努力,示范企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经营发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以管理提升为手段。通过实施对标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既传承国企优良传统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标杆,展示了中央企业重管理增效能创一流的新风貌,形成了管理与改革创新发展协同联动、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有助于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实现从数量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效率型转变,从注重短期绩效向注重长期价值转变,从单一价值视角向整体价值理念转变,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支撑。

  以品牌引领为抓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逐渐形成上下联动、重点突出的品牌工作格局。将品牌创建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紧密结合,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特色品牌价值体系。

  厦门可以借鉴央企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朝创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迈出更大步伐。

  专家交流

  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厦门市社科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邓建平教授以翔实的数据、入理的分析,畅谈统筹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展”与“安全”是两大高频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高质量发展”贯穿全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同时,会议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他进一步解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这是当前关于发展的最紧迫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和条件,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等领域安全保障,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这是当前关于经济安全的重点任务。他认为,“先立后破”意味着在稳增长前提下,政策调整和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等方面将更加稳妥、有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他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统筹好二者关系,既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着力点。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破解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同时,也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安全形势分析和风险动态评估,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要以高质量发展来吸收和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才能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扩大居民消费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溥用经济学原理解析了一些表格和数据,以此提出,扩大居民消费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他认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过,这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问题。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一直影响着中国经济。

  他说,如果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就必然不足。从动态角度看,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居民消费,不是居民消费的总量,而是最终消费,还要看居民消费的增速;从静态角度看,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居民消费,有它的结构性要求,即居民消费必须在GDP中占有一定比重。因此,要使居民消费需求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不仅要求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而且要扩大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从操作层面看,一是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超过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速,尤其是要提高城乡居民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二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尤其是要重视提高城乡居民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三是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居民以及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障水平。

  从五个方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福建省哲社领军人才、闽江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杨广青教授说,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关键依靠创新驱动,创新贯穿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始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力于科技、教育、人才、产业、载体五个方面。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专精特新的行业领军企业,壮大科技创新企业群。要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与产业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中发挥主导作用,提升企业参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全方位发展高等教育,推动人力资本梯度升级。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人力资本提升的“原动力”,为增强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集聚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内高校间优势学科分工合作,加强面向未来产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基础研究重大突破。重视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

  打造产业人才发展新高地,完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赋能要素。鼓励龙头企业和科创企业建设高水平引才聚才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机制,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的集聚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国际化高端人才支撑。

  支持做强做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围绕“应用研究——中试试验——小规模商品化——大规模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加大力度培育和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以超前眼光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强化科创平台载体建设,促进创新资源聚集转化。打造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有效发挥创新发展的极点效应;畅通科研机构、高校与地方企业连接,强化产学研用紧密耦合,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厦门立法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厦门落实综合改革试点至关重要的一年。制度创新离不开优良的法治环境。厦门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郭晓芳深有感触地说,厦门经济特区立法与特区建设实践相生相伴,经历从无到有、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有中创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改革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如:《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厦门经济特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若干规定》《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

  服务中心任务,提升高质量发展优势。如:《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

  服务生态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如:《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服务社会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民生基础。如:《厦门经济特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失业保险条例》《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

  服务两岸融合,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如:《厦门经济特区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条例》《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

  服务城市管理,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如:《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国土空间信息管理若干规定》。

  服务文化传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如:《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

  服务涉侨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创造特色。如:《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厦门市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条例》《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

  优化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黎早年从高校辞职、自主创业。他说,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和《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实施,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厦门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厦门生物医药港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榜单前15强,汇聚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征。为了降低风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的建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科研设备支持和生物专业技术服务,实现了政府、企业、孵化器平台的三方共赢。

  他表示,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